【单选题】
正线巡道应该以___km/h的速度全面查看线路和道岔。
A. 1
B. 2
C. 3
D. 4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车辆段巡道应该以___km/h的速度全面查看线路和道岔。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停车场线路单股起道不得超过___mm。
A. 20
B. 30
C. 40
D. 50
【单选题】
线路中心的位移不得超过___mm。
A. 10
B. 20
C. 30
D. 40
【单选题】
道岔的一侧拨道量年度不得大于___mm。
A. 120
B. 140
C. 160
D. 180
【单选题】
检查道岔支距时,实际支距于设计支距误差不超过___mm。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在测量道岔的导曲线正矢时,应该用___m弦。
A. 5
B. 10
C. 20
D. 25
【单选题】
测量曲线正矢时,应该使用___m弦。
A. 5
B. 10
C. 20
D. 25
【单选题】
测量曲线正矢时,应该在钢轨踏面下___mm测量。
A. 12
B. 16
C. 18
D. 20
【单选题】
用液压拨道器拨道时,扒窝深度应该为___mm.
A. 120-125
B. 125-130
C. 130-135
D. 135-140
【单选题】
拨道器油缸应该与轨面不大于___°。
A. 30
B. 45
C. 60
D. 90
【单选题】
拨道时,回弹量一般预留___mm
A. 2~3
B. 3~4
C. 4~5
D. 5~6
【单选题】
拨道作业时,一般用___台液压拨道器。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在曲线进行拨道时,测量小方向应该用___m弦。
A. 5
B. 10
C. 20
D. 25
【单选题】
指挥人与拨道人之间,在拨大弯时,应该距离___m。
A. 25
B. 50
C. 75
D. 100
【单选题】
指挥人与拨道人之间,在拨小弯时,应该距离___m。
A. 25
B. 50
C. 75
D. 100
【单选题】
关于拨道作业,线路中心位移不得超过正负___mm。
A. 10
B. 20
C. 30
D. 40
【单选题】
拨道作业时,一侧拨道量年度累计不得大于___mm,并不得侵入限界。
A. 120
B. 130
C. 140
D. 150
【单选题】
扣板与轨底以及轨枕挡肩离缝不得大于___mm。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改动规矩时,加垫的三角铁铁片的数量不得超过___片。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道岔内的查照间隔不小于___mm。
A. 1389
B. 1390
C. 1391
D. 1392
【单选题】
道岔内的护背间隔不大于___mm。
A. 1346
B. 1347
C. 1348
D. 1349
【单选题】
道岔内要消灭超过___mm的接头错牙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道岔内不允许超过___mm的钢轨肥边。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扣件位置正确与轨底缝隙不大于___mm。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扒砟时,扒开的道床的长度自钢轨中心向两侧___mm。
A. 300
B. 400
C. 450
D. 500
【单选题】
扒砟时,扒开的道床的深度距轨枕边不少于___mm。
A. 70
B. 80
C. 90
D. 100
【单选题】
扒砟时,并与轨枕成___°角。
A. 30
B. 45
C. 60
D. 75
【单选题】
扒砟时,要保证枕木盒内有___的石砟。
A. 三分之二
B. 二分之一
C. 三分之一
D. 四分之一
【单选题】
在使用捣鼓机时,要启动捣鼓机运转___min,检查电机各部温升是否正常。
A. 1~3
B. 2~3
C. 3~5
D. 1~7
【单选题】
捣鼓范围为钢轨两侧各不少于___mm。
A. 100
B. 450
C. 300
D. 200
【单选题】
无缝线路轨温超过锁定轨温___℃是禁止作业。
A. 20
B. 21
C. 22.5
D. 25
【单选题】
使用吊轨车每次运载不超过___公斤。
A. 450
B. 500
C. 650
D. 750
【单选题】
使用吊轨车吊短轨的长度不超过___米。
A. 6
B. 7
C. 8
D. 9
【单选题】
悍轨接头探测一年___次。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常规的探测一年___次
A. 2
B. 4
C. 6
D. 8
【单选题】
进行打磨时,非操作人员应离开作业区至少___米以上。
A. 3
B. 4
C. 5
D. 6
【单选题】
进行锯轨时,非操作人员应离开作业区至少___米以上。
A. 3
B. 4
C. 5
D. 6
【单选题】
一组道岔需要测量___处支距
A. 4
B. 5
C. 6
D. 7
【单选题】
正线中一组道岔中的第二处的轨距为___。
A. 1435
B. 1440
C. 1445
D. 1450
【单选题】
车辆段中一组道岔中的第二处的轨距为___。
A. 1435
B. 1440
C. 1445
D. 1450
推荐试题
【判断题】
向离心管中滴加试剂时,为防止液滴滴在外面,滴管尖端应稍伸入离心管中。
A. 对
B. 错
【判断题】
硫化铅不溶于硫化氢。
A. 对
B. 错
【判断题】
HgS不溶于(NH4)2S中。
A. 对
B. 错
【判断题】
溶于酸的阳离子试样一般要用浓硫酸溶解。
A. 对
B. 错
【判断题】
阳离子在两酸两碱系统分析中,作为碱组的阳离子氢氧化物的沉淀的pH只要大于7。
A. 对
B. 错
【判断题】
奈氏试剂是KI和HgI2的混合液。
A. 对
B. 错
【判断题】
硫化氢系统分析中第一组阳离子的氯化物不溶于水。
A. 对
B. 错
【判断题】
两酸两碱阳离子系统分析第一组的离子的沉淀是白色与黄色沉淀共存。
A. 对
B. 错
【判断题】
硫酸锶不溶于水。
A. 对
B. 错
【判断题】
铅的硫酸盐溶于水。
A. 对
B. 错
【判断题】
固相微萃取装置是由手柄和萃取头或纤维头两部分构成的。
A. 对
B. 错
【判断题】
固相微萃取技术适用于挥发性物质,而不适用于非挥发性物质的萃取分离。
A. 对
B. 错
【判断题】
液相微萃取常采用顶空方式采集和萃取液体或固体样品中有机挥发物。
A. 对
B. 错
【判断题】
液相微萃取技术应用顶空方式采样时,萃取剂与被采取试样不直接接触的一种萃取方法。
A. 对
B. 错
【判断题】
液相微萃取技术应用顶空方式采样时,可以完全消除样品基体的干扰。
A. 对
B. 错
【判断题】
液相微萃取技术的萃取装置可用10uL微量注射器进行。
A. 对
B. 错
【判断题】
液相微萃取技术采用微量注射器作为萃取装置时,萃取后不可直接进色谱仪分析。
A. 对
B. 错
【判断题】
液相微萃取技术不能达到浓缩的目的。
A. 对
B. 错
【判断题】
液相微萃取的萃取时间可通过计算获得。
A. 对
B. 错
【判断题】
液相微萃取技术应用顶空方式采样时,萃取效率与样品上方顶空部分的体积无关。
A. 对
B. 错
【判断题】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燃烧器高度应调节至测量光束通过火焰的第一反应区。
A. 对
B. 错
【判断题】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中,火焰中的难熔氧化物或碳粒等固体颗粒物的存在,将产生背景干扰。
A. 对
B. 错
【判断题】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钾时,常加入1%的CsC1,以抑制待测元素电离干扰的影响。
A. 对
B. 错
【判断题】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消除背景干扰的影响较理想的方法是采用塞曼效应校正背景。
A. 对
B. 错
【判断题】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石墨炉原子化法一般比火焰原子化法的精密度高。
A. 对
B. 错
【判断题】
对于谱线简单,无干扰的元素,一般采用较宽的狭缝宽度,以减少灯电流和光电倍增管的高压来提高信噪比。
A. 对
B. 错
【判断题】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量依据是比耳定律。
A. 对
B. 错
【判断题】
原子吸收光谱仪开启后,选择好操作条件后即可进样测定。
A. 对
B. 错
【判断题】
在使用火焰原子化器的原子吸收光谱仪时,当测试完毕后,即可熄火关机。
A. 对
B. 错
【判断题】
对长期不用的原子吸收光谱仪中的元素灯,应定期在工作电流下点燃,以延长灯的寿命。
A. 对
B. 错
【判断题】
出厂产品用的计量器具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不必进行自校,一直可以使用。
A. 对
B. 错
【判断题】
出厂产品用的计量器具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进行检修后仍可继续有效使用。
A. 对
B. 错
【判断题】
中间控制分析的计量器具是不需要进行计量检定的。
A. 对
B. 错
【判断题】
国家级实验室的检测报告必须有检验人、复核人、审批人签字,并盖上国家级实验室印章有效。
A. 对
B. 错
【判断题】
国家检测中心的检测报告有二级人员签字,并盖上国家级实验室印章有效。
A. 对
B. 错
【判断题】
电子天平的主要技术参数有量程、重复性、线性误差、操作温度范围、校准方式和秤盘尺寸等。
A. 对
B. 错
【判断题】
在电子天平的校验项目中,天平重复性的检定和天平偏载的检査是必检项目。
A. 对
B. 错
【判断题】
波长范围、波长准确性、光谱带宽和杂光是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重要指标。
A. 对
B. 错
【判断题】
稳定度、波长准确度、波长重复性和透射比准确性是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准确度的校验指标。
A. 对
B. 错
【判断题】
波长范围、波长准确性、光谱带宽和杂光不是紫外光分光光度计的重要指标。
A. 对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