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使用新枕木要钻道钉孔,孔深有垫板时为___。
A. 100mm
B. 110mm
C. 120mm
D. 130mm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曲线轨距加宽递减如无缓和曲线,则在___。
A. 直线上递减,递减率一般不大于1‰
B. 直线和圆曲线各递减一半,递减率不大于1‰
C. 圆曲线上递减,递减率一般不大于1‰
D. 直线上递减,递减率一般不大于2‰
【单选题】
无缝线路(seamless rail、continuous welded rail)是由许多根标准长度的钢轨焊接成为不小于___的长钢轨连续铺设的轨道线路。
A. 300m
B. 400m
C. 500m
D. 600m
推荐试题
【单选题】
战伤救护救护对器械的处理正确的是___
A. 手术器械的处理标准是不残留血迹、污垢、异物等
B. 所有的器械应先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5 分钟后再行清洗并高压蒸汽灭菌消毒
C. 如无条件,战时可行戊二醛和2%碘酊浸泡消毒。
D. 以上全对
【单选题】
损伤控制气管切开手术配合哪项不对___
A. 麻醉方式采取全麻
B. 手术切口:颈中线切口,上起甲状软骨下缘,下至胸骨上切迹以上二横指。
C. 器械为:气管切开包、消毒包、消毒罐
D. 敷料均一次性使用治疗巾包
【单选题】
题干:战场救护对烧伤创面的处理方法哪项不妥___
A. 清除多余腐皮,抽出水泡液
B. 创面污染较重时,用3%过氧化氢,生理盐水反复冲洗2~3遍,直到创面清洁。
C. 创面污染较重时,用1%新吉尔灭,生理盐水反复冲洗2~3遍,直到创面清洁。
D. 心理护理,疏导伤员紧张情绪
【单选题】
建设打仗型医院中提出适应新的作战样式,不包括哪项___
A. 平时伤病为主向新型战伤疾病为主。
B. 医院只收外伤患者。
C. 传统后送保障向新型整体保障转变。
D. 与部队建制保障分级无缝对接。
【单选题】
打仗型医院的定义不包括___
A. 适应新型领导管理体制与全域,立体,机动联合作战要求。
B. 与作战部队一体计划,一体部署,一体联动。具有战斗化编成,专业化技术,信息化特征。
C. 能够完成以批量化伤员通过性救治与收容救治任务为核心的多样化卫勤保障任务的医院。
D. 只收治部队伤病员。
【单选题】
建设打仗型医院的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___
A. 应充分借鉴美军、以军等有丰富现代战争实战经验的打仗型卫勤建设经验。
B. 借改革的契机,搞好打仗型医院战略策划和顶层设计。
C. 雷声大,雨点小,说的比做的多。
D. 明确方向,把握重点,确立路径,真抓实备。
【单选题】
卫勤分队训练中流程训法采取演练考核、专题讲座、桌面推演、分组研训、自主训练等训法,分( )个阶段、( )个步骤进行。___
A. 4,10
B. 3,15
C. 5,15
D. 5,10
【单选题】
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防护分级有:___
A. 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四级防护
B. 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严密防护
C. 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标准防护
D. 一般防护、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
【单选题】
二级防护着装标准适用于___
A. 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医务人员
B. 适用于发热门诊与感染疾病科医务人员
C. 进入疑似或确诊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安置地或为患者提
D. 为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产生气溶胶操作时的医务人员
【单选题】
军队传染病群体性疫情上报报告要求?___
A. —同一营区1周内发生流感样病例或确诊病例10例及以上,填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表,2h内向所属大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报
B. —同一营区2周内发生流感样病例或确诊病例10例及以上,填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表,2h内向所属大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报
C. —同一营区1周内发生流感样病例或确诊病例10例及以上,填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表,4h内向所属大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报
D. —同一营区2周内发生流感样病例或确诊病例10例及以上,填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表,4h内向所属大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报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航空医疗后送适应症的是___
A. 胸外伤:血气胸经闭式引流,或是肋骨骨折无呼吸功能障碍,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后送
B. 烧伤:除重度呼吸严重烧伤及电解质严重紊乱外
C. 重度贫血患者:空运尽可能安排输血
D. 颅内高压行开窗减压术后2小时
【单选题】
空运后送的静脉输液技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
A. 选择不带过滤器的快速输液器
B. 莫非氏滴壶内液面不低于2/3
C. 每1个小时检查一次液体滴速
D. 所有物品要固定或相对固定,尽可能使用输液泵输液
【单选题】
高原的定义 ___
A. 海拔2500m以上,对人体产生生理效应的地域,医学上称为高原。
B. 海拔3000m以上,对人体产生生理效应的地域,医学上称为高原。
C. 海拔3500m以上,对人体产生生理效应的地域,医学上称为高原。
D. 海拔4000m以上,对人体产生生理效应的地域,医学上称为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