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
A. 商品的有用性来体现
B. 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C. 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D. 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就货币的起源来说,货币是
A. 在商品没有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的
B. 由贵金属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C. 由少数经常交换商品的人发明的
D. 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单选题】
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是通过
A. 价格始终同价值相等实现的
B. 价格高于价值实现的
C. 价格低于价值实现的
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单选题】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 剩余价值学说
B. 生产价格理论
C. 劳动二重性理论
D. 劳动力商品理论
【单选题】
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上的贡献在于
A. 创立了劳动价值论
B. 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原理
C. 扩展了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内容和范围
D. 提出了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问题
【单选题】
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A. 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 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 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单选题】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A. 一切社会经济制度共有的
B. 简单商品经济的前提
C. 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的决定性条件
D.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单选题】
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机器人的使用越来越多,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工人大大减少,意味着
A. 是机器人而不是工人创造了剩余价值
B. 机器人和工人一起创造了剩余价值
C. 机器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增加,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减少了
D.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机器人本质上仍然是物化劳动
【单选题】
平均利润率是
A. 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B. 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C. 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D. 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可变资本总量的比率
【单选题】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A. 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
B. 提高劳动生产力而获得的
C. 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D. 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单选题】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一个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的结果
【单选题】
绝对剩余价值是
A. 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 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单选题】
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
C. 超额剩余价值
D. 利润
【单选题】
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A. 不变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
B. 资本家的赚钱程度
C. 固定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
D.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单选题】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指
A. 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
B. 价值规律
C.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D. 剩余价值规律
【单选题】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
A. 由它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所决定的
B. 直接由生产它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C. 由资本家支付给工人工资的多少决定的
D. 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
【单选题】
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有两种
A. 泰罗制和福特制
B.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C. 绝对工资和相对工资
D. 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单选题】
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B. 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C. 资本积累本身就是扩大再生产
D. 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无内在联系
【单选题】
分析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前提是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C. 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单选题】
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在一定技术水平下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关系
B.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关系
C.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关系
D. 厂房.设备和原材料的比例关系
【单选题】
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
A. 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 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 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 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单选题】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
A. 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B. 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C.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
D.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
【单选题】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剥削社会是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单选题】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 价值的创造
B. 价值的转移
C. 价值的生产
D.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单选题】
社会总产品是
A. 当年新创造价值的总和
B. 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C. 当年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
D. 当年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
【单选题】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A. 国民生产总值
B. 国民收入
C. 国民生产净值
D. 社会总产值
【单选题】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包括
A. 物质补偿和精神补偿
B. 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C. 有形补偿和无形补偿
D. 商品补偿和货币补偿
【单选题】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
A.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B. 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C.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
【单选题】
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
A. 商品二因素原理
B. 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C. 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D. 劳动二重性原理
【单选题】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是指
A. 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B.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起点
C. 剩余劳动时间的起点
D. 必要劳动时间的终点
【单选题】
在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中
A. 具体劳动创造出新价值,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
B. 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
C. 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D. 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单选题】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A. 是逐渐消失的
B. 能发生价值增殖
C. 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D. 借助于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单选题】
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万元,可变资本20万元, 获得剩余价值20万元,其剩余价值率为
A. 100%
B. 10%
C. 12.5%
D. 11.1%
【单选题】
英法相继发生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支配地位得以形成的时间是
A. 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后半期
B. 18世纪60年代起
C. 15世纪后半期
D. 19世纪初期
【单选题】
相对过剩人口,指的是
A. 资本主义的人口太多了
B. 资本主义的劳动力不能满足资本对它的需要
C. 资本主义的人口都流动不起来
D. 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单选题】
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2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部分是
A. 超额剩余价值
B. 绝对剩余价值
C. 相对剩余价值
D. 剩余价值
【单选题】
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
A. 国会
B. 总统
C. 最高法院
D. 最高检察院
【单选题】
产业资本循环顺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B. 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
C. 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D. 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
【单选题】
产业资本的现实运动是
A. 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B. 空间并存性与时间继起性的统一
C. 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D. 旧价值转移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
【单选题】
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
A. 周转一次的时间就越长
B. 在一定时期内带来的剩余价值越少
C. 资本的增值能力就越弱
D. 在一定时期内带来的剩余价值越多
【单选题】
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 设备
B. 燃料
C. 原料
D. 辅助材料
推荐试题
【单选题】
使用手提式风钻、电钻作业时,钻孔高度不得超过工作者 ( )。 ___
A. 头部
B. 肩部
C. 腹部
D. 臀部
【单选题】
移动照明灯应装有防护罩,电压不得超过 ( ) V。 ___
A. 24
B. 36
C. 50
D. 110
【单选题】
用水浇灭距离接触网 ( )米以外的燃着物时,接触网可以不停电,但水流向接触网带电部分应保持2米的安全距离。 ___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氧气瓶与乙炔瓶之间应留有 ( )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___
A. 1
B. 3
C. 5
D. 10
【单选题】
机械搬运车在段内行驶时,其最高速度不应超过 ( )公里/小时。 ___
A. 1
B. 5
C. 8
D. 10
【单选题】
接触网额定电压是 ( ) 。 ___
A. 29KV
B. 27.5KV
C. 25KV
D. 19KV
【单选题】
高压是指正确地电压在( )。 ___
A. 220V以上
B. 250V以上
C. 380V以上
D. 19KV以上
【单选题】
低压是指正确地电压在 ( )。 ___
A. 36V及以下
B. 220V及以下
C. 250V及以下
D. 380V及以下
【单选题】
接触网断线时,在未接地线前,任何人不得进入 ( )范围内。 ___
A. 2米
B. 4米
C. 8米
D. 10米
【单选题】
设备在安装,工具、材料、配件的堆放,必须与电气化有关设备隔开 ( )米以上距离。 ___
A. 0.5
B. 1
C. 2
D. 3
【单选题】
通过人体安全电流是 ( ) 。 ___
A. 50mA
B. 60mA
C. 80mA
D. 1A
【单选题】
电气化铁路是由 ( )组成。 ___
A. 接触网和牵引变电所
B. 接触网和电力机车
C. 电力机车和牵引供电系统
D. 牵引变电所和电力机车
【单选题】
人体电阻一般在 ( )之间。 ___
A. 200Ω~500Ω
B. 500Ω~800Ω
C. 800Ω~1MΩ
D. 1MΩ~5MΩ
【单选题】
我国在某些特殊场合规定 ( )V为安全电压。 ___
A. 5
B. 10
C. 12
D. 15
【单选题】
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适用扑灭 ( )V以下的各种电器火灾。 ___
A. 220
B. 380
C. 500
D. 600
【单选题】
" ___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接触网断线未停电、接地线前,任何人不得进入距断线接地点( )范围内。 ___
A. 8米
B. 10米
C. 15米
D. 20米
【单选题】
列检设备在安装,工具、材料、配件的堆放,必须与电气化有关设备隔开( )以上距离。 ___
A. 0.5米
B. 1米
C. 2米
【单选题】
人体安全电压是( )。 ___
A. 36V
B. 45V
C. 50V
D. 60V
【单选题】
电气化区段,除专业人员按规定作业外,任何人员所携带的物件(包括长杆导线等)与接触网设备及带电部分需保持( )以上距离。 ___
A. 1米
B. 2米
C. 4米
D. 5米
【单选题】
接触网最高电压是( )。 ___
A. 25KV
B. 27.5KV
C. 29KV
D. 35KV
【单选题】
用沙土扑灭距接触网带电部份( )的燃着物时,接触网必须停电。 ___
A. 不足2m
B. 不足4m
C. 8m
D. 10m
【单选题】
发生高压正确地故障时, 在切断电源 前,任何人与接地点的距离,小于( )。 ___
A. 4m
B. 8m
C. 10m
D. 15m
【单选题】
电力系统输送给牵引变电所的电压是( )。 ___
A. 110KV或220KV
B. 10KV
C. 27.5KV
D. 25KV
【单选题】
在接触网支柱及接触网带电部份( )范围内的金属结构物上均需装设接地线。 ___
A. 4m
B. 4.2m
C. 4.5m
D. 5m
【单选题】
隔离开关的操作机构应安设在支柱距地面( )高度处。 ___
A. 2m
B. 1.5m
C. 0.8m
D. 1.1m
【单选题】
隔离开关不能带负荷进行分合闸的主要原因是( )。 ___
A. 无法实现分合闸
B. 损坏设备
C. 操作人员有触电的危险
D. 隔离开关无灭弧装置
【单选题】
高速铁路接触网导线距轨面高度一般在( )米左右。 ___
A. 4.5
B. 5.3
C. 6
D. 6.5
【单选题】
接地杆的耐压等级是( )。 ___
A. 35KV
B. 25KV
C. 20KV
D. 17.5KV
【单选题】
隔离开关的开关瓷柱的转动应灵活,转动角度为( )度。 ___
A. 90
B. 120
C. 135
D. 180
【单选题】
每年汛期:南宁局管内汛期为(). ___
A. A、4月1日至4月30日
B. B、4月1日-10月15日
C. C、4月3日至4月15日
D. D、4月4日至4月30日
【单选题】
接班前要充分休息,严禁饮酒。 ___
A. 正确
B. 错误
【单选题】
接班前已经饮酒,尚未大醉的,可以允许其工作。 ___
A. 正确
B. 错误
【单选题】
工作时不准嬉戏打闹。 ___
A. 正确
B. 错误
【单选题】
工作中坚守岗位,遵守纪律,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___
A. 正确
B. 错误
【单选题】
严禁脱岗,串岗,私自替班,换班。 ___
A. 正确
B. 错误
【单选题】
可以穿高跟鞋,拖鞋及赤膊上班。 ___
A. 正确
B. 错误
【单选题】
各级干部不得玩忽职守,强令工人违章和冒险蛮干。 ___
A. 正确
B. 错误
【单选题】
合同工,学徒工,实习人员,干部劳动在学习期间,可以单独顶岗。 ___
A. 正确
B. 错误
【单选题】
对定职,定级和改职工人,均必须经安全技术考试,鉴定合格后方准顶岗。 ___
A. 正确
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