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测量机构箱内电磁离合器电阻,其阻值为___Ω,误差为±5Ω。
A. 25
B. 30、
C. 35
D. 36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隔离开关触头带电部分至顶部建筑物距离,不应小于___mm;至隧道壁不应小于150mm。
A. 250
B. 300
C. 500
D. 1000
【单选题】
隔离开关底座和操作机构底座应呈水平状态,安装牢固;靠近线路侧至线路中心线不得小于___mm。操作机构底座安装高度距地面1000~1200mm为宜。操作机构箱应密封良好,门锁和钥匙完好齐全。
A. 1500
B. 1800
C. 1900
D. 2000
【单选题】
电连接线的安装位置允许偏差为±200mm,距相邻绝缘子最小距离不小于___mm,在任何情况下均应满足带电距离要求。
A. 50
B. 60
C. 100
D. 150
【单选题】
150mm2电缆绝缘层剥开长度为___mm;400mm2电缆绝缘层剥开长度为90mm;电缆导体不得损伤。
A. 50
B. 60、
C. 70
D. 100
【单选题】
150mm2电缆卡子间距不大于___mm;400mm2电缆卡子间距不大于1000mm。
A. 50 0
B. 600、
C. 700
D. 800
【单选题】
电连接电缆弯曲半径150mm2不小于___mm, 400mm2不小于800mm。
A. 250 0
B. 300、
C. 500
D. 800
【单选题】
电连接线的安装位置允许偏差为±___mm,距相邻绝缘子最小距离不小于60mm,在任何情况下均应满足带电距离要求。
A. 100 0
B. 200、
C. 250
D. 300
【单选题】
架空地线的弛度应符合安装曲线,其允许偏差为+5%至-___%。
A. 1
B. 2、
C. 2.5
D. 3
【单选题】
架空地线不得有___股以上的断股,同一锚段内,断股补强数和接头数均不超过4个。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架空地线下锚处调整螺栓长度处于可调节范围内,并有不少于___mm的调节余量。
A. 15
B. 20、
C. 30
D. 50
【单选题】
接地线及其固定螺栓、电缆卡子等对接触网带电体的距离不小于150mm,对受电弓的瞬时距离不小于___mm,且不得侵入行车限界。
A. 50
B. 100、
C. 150
D. 250
【单选题】
运行中的避雷器___预防性试验。
A. 每年一次
B. 每年在雷雨季节前需做一次、
C. 每两年一次
D. 视情况做
【单选题】
放电间隙___mm,放电铜棒应无严重烧伤变形。
A. 2-3
B. 2.5-3、
C. 2.5-3.5
D. 3-6
【单选题】
简单悬挂的吊索回头不小于___mm,吊索压板紧固良好。
A. 20
B. 30
C. 50
D. 100
【单选题】
柔性接触网定位器及定位管坡度为___。
A. 1/10-1/6
B. 1/10-1/5
C. 1/6-1/5
D. 1/10-1/7
【单选题】
2号线共有___处接触网刚柔过渡装置。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2号线共有___座牵引变电所(含车辆段停车场)。
A. 11
B. 12
C. 13
D. 14
【单选题】
蛇口西车辆段运用库线路为___mm;洗车线为5400mm;定修线为5700mm;蛇口西车辆段其它线路一般为4800mm。
A. 5000
B. 5200
C. 5400
D. 5500
【单选题】
后海停车场接触网导高:一般为___mm。
A. 5000
B. 5200
C. 5400
D. 5500
【单选题】
接触网额定电压DC1500V,允许波动范围1000~1800V;接触网额定电流___A。
A. 2000
B. 2500
C. 3000
D. 5000
【单选题】
在某一变电所故障退出运行时采用___的供电的方式
A. 单边供电
B. 正常双边供电
C. 跨越故障变电所单边供电
D. 大双边供电
【单选题】
每次开工前,施工负责人要向全体作业组成员宣读工作票内容,布置作业任务(《工作分工及卡控单》(详见附件6))及安全措施。作业结束后,施工负责人要及时收回工作票(附相应的命令票),交由接触网工班统一保管不少于___个月。
A. 1
B. 2、
C. 3
D. 6
【单选题】
工作票中规定的作业组成员,一般不应更换;若必须更换时,须经发票人同意,发票人不在可经施工负责人同意,但更换施工负责人时,仍须经___同意,并在工作票上签字确认。
A. 工班长
B. 安全员、
C. 发票人
D. 审票人
【单选题】
工作票中规定的作业任务完成后,作业人员需将工器具、材料撤至安全地带,拆除接地线。___确认具备送电、行车条件后,宣布作业结束,向电力调度员消除停电作业命令。
A. 工班长
B. 安全员、
C. 施工负责人
D. 作业组中最高领导人
【单选题】
同一项作业,几个作业组同时作业时,由___统一向电力调度消除停电作业命令。
A. 工班长
B. 安全员、
C. 施工负责人
D. 作业组中最高领导人
【单选题】
在正线进行,无需开行列车,但影响正线、辅助线行车,无需停止接触网供电的施工作业为___类。
A. ZA1
B. ZC1
C. ZC2
D. ZD
【单选题】
在正线车站、变电所(不含车厂)、OCC大厅等地点进行,不进入行车线路亦不影响行车,ZE类以外的施工作业为___类。
A. ZA1
B. ZC1
C. ZF
D. CF
【单选题】
影响车厂线路行车,无需开行列车,对接触网、滑触线无供电要求的施工作业为___类。
A. ZA1
B. CF
C. ZF
D. CD
【单选题】
《___》是施工请销点的凭证,已签发作业令的作业方可在车站值班员、厂调、以及行调的页面上显示,并可进行请销点操作。
A. 施工作业令
B. 工作票
C. 停电作业命令票
D. 施工负责人证
【单选题】
开行列车配合的施工作业,在作业区域两端与其他施工作业必须保证至少有___间的安全距离。
A. 一个站
B. 一个区间
C. 一站一区间
D. 两站一区间
【单选题】
涉及接触网拆挂地线的作业,红闪灯设置在接地线外约___米处。
A. 2
B. 3
C. 5
D. 10
【单选题】
接触网下方或其带电体附近进行作业时,施工作业单位应根据作业性质、作业时与接触网的距离以及相关规定,在提报计划时应选择确定:不需停电、需停电并挂地线(距离接触网___m以内)、需停电但不需挂地线,必须带电。
A. 1
B. 2
C. 5
D. 10
【单选题】
车辆段单股道接触网/轨停电,由___负责停止相关作业区域的接触网/轨供电。
A. OCC
B. DCC
C. 维修调度
D. 接触网专业
【单选题】
周计划、日变更计划作业时间利用率要求达到___%。
A. 50
B. 70
C. 75
D. 80
【判断题】
接触网事故:是指接触网设备技术状态改变,不能满足运营列车正常运行或中断行车的故障。
A. 对
B. 错
【判断题】
停电作业命令:是OCC电力调度员允许对接触网设备进行作业的凭证。
A. 对
B. 错
【判断题】
抢修时抢修组长的职责:负责向DCC通报联系方式、出动情况等;负责组织实施事故现场的接触网修复工作;负责办理封锁线路手续及向电调要令、消令;负责简单向电调汇报抢修方案及事故修复工作的进度;确认现场抢修后的设备状态。
A. 对
B. 错
【判断题】
隔离开关倒闸操作过程中,人体各部不得与支柱及其机构接触。雷电时禁止操作隔离开关。
A. 对
B. 错
【判断题】
后场联1隔离开关是C区与B区的联络开关
A. 对
B. 错
【判断题】
隔离开关倒闸作业,须有两人进行,一人监护,一人操作,操作人员带好安全帽,穿绝缘靴,带绝缘手套
A. 对
B. 错
推荐试题
【单选题】
无基础管道(水泥管块的管道在非特殊情况不应采用此法)的沟底宽度,应为管群宽度加()。___
A. 200mm
B. 300mm
C. 400mm
D. 500mm
E.
【单选题】
通信管道基础的中心线应符合设计规定,左右偏差不应大于(),高程偏差不应大于±10mm。___
A. ±5mm
B. ±10mm
C. ±15mm
D. ±20mm
E.
【单选题】
管道基础宽度应比管道组群宽度加宽()。___
A. 60mm
B. 80mm
C. 100mm
D. 120mm
E.
【单选题】
塑料管道的基础,土质稍差的地区,挖好沟槽后应做混凝土基础,基础上回填()细砂或细土。___
A. 30mm
B. 40mm
C. 50mm
D. 60mm
E.
【单选题】
塑料管道的基础,土质为岩石的地区,挖好沟槽后回填()细砂或细土。___
A. 200mm
B. 300mm
C. 400mm
D. 500mm
E.
【单选题】
塑料管道进入人孔或建筑物时,靠近人孔或建筑物侧应做不小于()长度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和包封。___
A. 0.5m
B. 1m
C. 1.5m
D. 2m
E.
【单选题】
分布筋宜用直径6mm的热扎光面钢筋(HPB235级)、筋间中心间距宜为()。___
A. 100mm
B. 200mm
C. 300mm
D. 400mm
E.
【单选题】
塑料管铺管及接续时,施工环境温度不宜低于()。___
A. 0℃
B. -5℃
C. -10℃
D. -12℃
E.
【单选题】
塑料管铺管时,塑料管材标志面应朝()。___
A. 下方
B. 外侧
C. 内侧
D. 上方
E.
【单选题】
塑料管铺管时,各塑料管的接口宜错开排列,相邻两管的接头之间错开间距不宜小于()。___
A. 100mm
B. 200mm
C. 300mm
D. 400mm
E.
【单选题】
在终期管孔容量较大的宽阔道路上,当规划红线之间距离等于或者大于40米时,应在道路()修建通信管道或通道___
A. 左侧
B. 右侧
C. 两侧
D. 一侧
E.
【单选题】
通信管道和通道与已有建筑物平行间距不应小于()m___
A. 1
B. 1.5
C. 2
D. 2.5
E.
【单选题】
通信管道和通道与规划建筑红线平行间距不小于()m___
A. 1
B. 1.5
C. 2
D. 2.5
E.
【单选题】
通信管道与铁路或有轨电车道之间的交越角度不宜小于()度,___
A. 30
B. 45
C. 75
D. 60
E.
【单选题】
在人行道下埋设水泥管、塑料管路面至管道顶部最小深度不小于()m___
A. 0.5
B. 0.7
C. 0.8
D. 1
E.
【单选题】
管道段长应按人孔位置而定。高等级公路上的通信管道,段长最大不得超过()M___
A. 120
B. 150
C. 200
D. 250
E.
【单选题】
水泥管道弯管道曲率半径不小于()m___
A. 25
B. 32
C. 36
D. 40
E.
【单选题】
水泥管道管群组合宜组成矩形体,高度宜大于其宽度,但不宜超过()倍___
A. 1
B. 1.5
C. 2
D. 2.5
E.
【单选题】
土质为岩石的地区,挖好沟槽后应回填()mm细纱或细土。___
A. 50
B. 100
C. 150
D. 200
E.
【单选题】
多孔塑料管的承接口处及插口内应均匀涂刷专用胶合粘剂,最小粘度不得小于()Mpa·s___
A. 200
B. 300
C. 400
D. 500
E.
【单选题】
进线室在建筑中的位置应便于光(电)缆进局(站),应设置()路进线___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E.
【单选题】
一般情况下,管群上方()mm处宜加警告标识___
A. 200
B. 250
C. 300
D. 400
E.
【单选题】
铺设过路钢管管道应采用顶管和()方式,___
A. 开挖
B. 非开挖
C. 过涵洞
D. 修槽道
E.
【单选题】
栅格塑料管群应间隔()m左右用专用带绑一次蜂窝管应采用专用支架排列固定。___
A. 3
B. 5
C. 10
D. 20
E.
【单选题】
塑料管道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米___
A. 10
B. 15
C. 20
D. 36
E.
【单选题】
水泥管、塑料管与铁路交越轨道底部与管道顶部埋深不小于()米___
A. 0.8
B. 1
C. 1.2
D. 1.5
E.
【单选题】
土质较好的地区,挖好沟槽后应夯实沟底,回填()mm细砂或细土。___
A. 10
B. 20
C. 30
D. 50
E.
【单选题】
进局站管道应根据终局站容量一次建设,管孔大于()孔,可做通道,有地下光电缆进线室接出___
A. 24
B. 36
C. 40
D. 48
E.
【单选题】
进线室的净高和面积应满足容量和()的要求___
A. 线路接续
B. 施工操作
C. 工艺
D. 日常维护
E.
【单选题】
当管道在排水管下穿越时,交叉净距不小于0.4米,通信管道应做包封处理,包封长度自排水管两侧各()米___
A. 1
B. 1.5
C. 2
D. 2.5
E.
【单选题】
关于管材的选用,在郊区和野外长途光缆管道建设应选用()___
A. 水泥管块
B. 塑料管道
C. 钢管
D. 硅芯管塑料管
E.
【单选题】
在终期管孔容量较大的宽阔道路上,当规划道路红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米时,应在道路的两侧修建管道或通道。___
A. 30
B. 40
C. 45
D. 50
E.
【单选题】
通信管道、通道与35KV以上的电力电缆的最小水平净距为()米。___
A. 0.5
B. 1
C. 1.5
D. 2
E.
【单选题】
通信管道、通道与35KV以下的电力电缆的最小水平净距为()米。___
A. 0.5
B. 1
C. 1.5
D. 2
E.
【单选题】
通信管道、通道与热力管的最小水平净距为()米。___
A. 0.5
B. 1
C. 1.5
D. 2
E.
【单选题】
通信管道、通道与热力管的交叉净距不小于()米。___
A. 0.15
B. 0.2
C. 0.25
D. 0.5
E.
【单选题】
塑料管道在车行道下埋深不应低于()米。___
A. 0.7
B. 0.8
C. 1
D. 1.2
E.
【单选题】
进入人孔处的管道基础顶部距人孔基础顶部不应小于()米。___
A. 0.3
B. 0.4
C. 0.5
D. 0.6
E.
【单选题】
进入人孔处的管道顶部距人孔上覆底部不应小于()米。___
A. 0.3
B. 0.4
C. 0.5
D. 0.6
E.
【单选题】
管道铺设应有一定的坡度,管道坡度不得小于()。___
A. 1.5‰
B. 2‰
C. 2.5‰
D. 3‰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