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___是国家谋划、决策、指挥、协调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的组织体系及相应制度,包括国防领导机构的设置、职权划分、相互关系及相关制度等,是国防体制和国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A. 国防法规
B. 国防领导体制
C. 国防动员
D. 国防建设目标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是___。
A. 爱祖国
B. 爱人民
C. 爱社会主义
D. 爱共产主义
【单选题】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这种强烈的阶级情感,正是___精神的精髓。
A. 邱少云
B. 王进喜
C. 袁隆平
D. 雷锋
【单选题】
53 每年的___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A. 11月3日
B. 12月3日
C. 11月13日
D. 12月13日
【单选题】
66.以下哪个不是国防动员的基本原则___。
A. 服从大局,长期准备
B. 优先准备,灵活多样
C. 严密组织,快速高效
D. 因故因势,协调灵活
【单选题】
“香玉剧社号”这架飞机,是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的全体演职员,通过义演,募集资金,为___捐献的。
A. 抗日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
D. 越南战争
【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___通过。
A. 2009年2月26日 C.2011年2月26日
B. 2010年2月26日 D.2012年2月26日
【单选题】
国防动员的组织体系不是由___组成的。
A. 决策机构
B. 协调机构
C. 执行机构
D. 监督机构
【单选题】
“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是指___。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单选题】
34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中,战争动员的核心是___。
A. 武装力量动员
B. 科学技术动员
C. 人民防空动员
D. 国民经济动员
【单选题】
“兵民是胜利之本”,这是___提出的军事理论。
A. 朱德
B. 彭德怀
C. 毛泽东
D. 周恩来
【单选题】
___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 国家主席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央军事委员会
D. 中国共产党
【单选题】
37根据___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领导权由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来行驶。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C. 《兵役法》
D. 《反分裂国家法》
【单选题】
___指的是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 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A. 国防法规
B. 国防建设
C. 国防动员
D. 国防建设目标
【单选题】
5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___,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领导权由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来行驶。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C. 《兵役法》
D. 《反分裂国家法》
【单选题】
___是党和国家的最高军事机关。
A. 国家主席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国务院
D. 中央军事委员会
【单选题】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交接入列,对于建设强大海军和维护海上安全具有深远意义。
A. 大连舰
B. 辽宁舰
C. 沈阳舰
D. 吉林舰
【单选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于___。
A. 1949年
B. 1950年
C. 1951年
D. 1952年
【单选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于___。
A. 2012年
B. 2013年
C. 2014年
D. 2015年
【单选题】
___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最大的权威。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兵国宪法》
【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每年9月___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A. 第一个星期六
B. 第二个星期六
C. 第三个星期六
D. 第四个星期六
【单选题】
《反分裂国家法》于___ 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
A. 2005年
B. 2006年
C. 2007年
D. 2008年
【单选题】
每年的___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A. 8月3日
B. 9月3日
C. 8月13日
D. 9月13日
【单选题】
___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A. 政治昌明
B. 经济强盛
C. 军备建设
D. 统一和民族团结
【单选题】
___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A. 国防法规
B. 国防建设
C. 国防动员
D. 国防建设目标
【单选题】
___, 国民政府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兵役法》,宣布废除募兵制,开始实行征兵制。
A. 1930年
B. 1931年
C. 1932年
D. 1933年
【多选题】
根据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国防政策和国防目标的不同,目前世界上的国防类型主要有___
A. 扩张型
B. 友好型
C. 中立型
D. 自卫型
【多选题】
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活动,国防的基本要素包括 ___ 。
A. 国防的主体
B. 国防的对象
C. 国防的目的
D. 国防的手段
【多选题】
国防的目的是___。
A. 捍卫国家的主权
B. 保卫国家的统一
C. 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D. 保障国家的安全
【多选题】
4我国的国防手段包括___。
A. 政治手段
B. 外交手段
C. 军事手段
D. 经济手段
【多选题】
国防法规的特性是___。
A. 调整对象的军事性
B. 目标体系的多样性
C. 公开程度的有限性
D. 司法适用的优先性
【多选题】
联盟型是指为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以结盟的形式联合他国进行防卫,可分为___。
A. 二元体系联盟
B. 一元体系联盟
C. 多元体系联盟
D. 混合体系联盟
【多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是由___组成。
A. 义务兵
B.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
C.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D. 民兵
【多选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包括以下哪几个军种___。
A. 海军
B. 火箭军
C. 空军
D. 战略支援部队
【多选题】
9以下哪些是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___。
A. 国民经济动员
B. 科学技术动员
C. 人民防空动员
D. 国防交通动员
【多选题】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领导权由___行驶。
A. 中共中央
B. 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C. 国家主席
D. 中央军委
【多选题】
根据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国防政策和国防目标的不同,目前世界上的国防类型主要有___。
A. 扩张型
B. 联盟型
C. 中立型
D. 自卫型
【多选题】
12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活动。国防的基本要素包括___ 。
A. 国防的性质
B. 国防的对象
C. 国防的目的
D. 国防的手段
【多选题】
国防的目的是___。
A. 捍卫国家的主权
B. 保卫国家的统一
C. 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D. 保障人民的安全
【多选题】
我国的国防手段包括___。
A. 政治手段
B. 外交手段
C. 文化手段
D. 经济手段
【多选题】
15国防法规的特性是___。
A. 调整对象的军事性
B. 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C. 公开程度的有限性
D. 司法适用的优先性
推荐试题
【单选题】
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是___
A. 人的自我价值就在人本身,人生来都有平等的价值
B. 人的自我价值就在于自由,它是通过人的自由选择实现的
C. 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采取必要手段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D. 人的自我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单选题】
社会基本矛盾是___
A.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B.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C.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单选题】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___
A. 全部自然界
B. 人口
C. 地理环境
D. 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
【单选题】
区分国家性质的主要根据是___
A.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
B. 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C. 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
D. 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
【单选题】
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___
A. 人与自然的关系
B. 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 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D. 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单选题】
生产里所体现的关系是___
A. 人和人的关系
B. 人和物的关系
C. 物与物的关系
D. 人和自然的关系
【单选题】
社会形态是___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 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单选题】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___
A. 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B. 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C. 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D. 以前者为基础,两者相互制约,互相作用
【单选题】
人的价值的两方面是指___
A. 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
B. 政治价值和精神价值
C. 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D. 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单选题】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是___
A. 前者是主观的,后者是客观的
B. 前者是人造的,后者是自然界固有的
C. 前者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而实现,后者自发地起作用
D. 前者可以被我们废弃和改变,后者无法废弃和改变
【单选题】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总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___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 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
C. 科学文化水平
D. 人们的生活水平
【单选题】
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而广泛的物质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___
A. 信息传递系统
B. 生产工具系统
C. 动力系统
D. 能源系统
【单选题】
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___
A. 道德
B. 哲学
C. 艺术
D. 语言学
【单选题】
国家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社会权利的观点,这是对___
A. 国家本质的错误论断
B. 国家起源的正确论断
C. 国家阶级性的正确论断
D. 国家职能的错误论断
【单选题】
人的解放就是___
A. 实现绝对自由
B. 摆脱规律的支配
C. 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
D. 不受任何束缚
【单选题】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___
A.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 天才人物的出现
D. 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
【单选题】
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___
A. 杰出人物
B. 人性
C. 人类之爱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单选题】
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___
A. 产品的分配关系
B. 产品的交换关系
C.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 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
【单选题】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___
A. 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B.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单选题】
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这种观点说明___
A. 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然否定历史决定论
B. 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与承认历史决定论并不矛盾
C.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都根源于主体的选择
D. 历史决定论是根本错误的
【单选题】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一种承认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___
A. 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 是机械论和宿命论
C. 是旧唯物主义理论
D.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单选题】
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___
A. 人的劳动
B. 人具有理性
C. 人具有自由
D. 人有意志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___
A. 永恒不变的
B. 可随主观意志而任意改变的
C. 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D. 随着个性的改变而改变
【单选题】
人在价值关系中___
A. 只能是价值主体
B. 只能是价值客体
C. 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
D. 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
【单选题】
“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这句话应理解为___
A. 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B. 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
C. 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D. 民主是国体不是政体
【单选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___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 生产力具有自我增值能力的原理
D. 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单选题】
“支配物理世界之运动的必然性,也支配着精神世界的运动,因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服从于注定的命运。”这种观点___
A. 是对必然性的科学揭示
B. 正确地揭示了必然性的作用
C. 会导致“宿命论”
D. 会导致“唯意志论”
【单选题】
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居于普遍性,它是___
A. 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
B. 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C. 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妥协
D. 革命阶级发对反动阶级的斗争
【单选题】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___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B. 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相互作用形式
C. 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D.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单选题】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___
A. 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完全相同
B. 社会的发展不受人思想和动机的影响
C. 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D. 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单选题】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___
A. 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
D. 否认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单选题】
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___
A. 科学技术的进步
B. 社会财富的多寡
C. 生产方式的性质
D. 生产工具的进步
【单选题】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___
A. 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D. 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单选题】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___
A. 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 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C. 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 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单选题】
国家是代表___
A. 统治阶级利益的
B. 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
C. 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
D. 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
【单选题】
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___
A. 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 精神文明的发展史
C. 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D. 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单选题】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___
A.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是否承认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
D. 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单选题】
“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___
A. 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自发的发展过程
B.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
C. 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D. 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不受意识影响的
【单选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___
A. 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 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 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同经济基础变化是同步的
D. 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
【单选题】
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___
A. 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 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 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D. 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