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2,3—二磷酸甘油酸:
A. 存在于血浆中
B. 可降低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能力
C. 在低氧环境中其含量减少
D. 增多时可使血液氧离曲线右移
E. 红细胞无氧酵解的产物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BDE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多选题】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特点:
A. CO与Hb的亲和力大于氧
B. CO与Hb的亲和力小于氧
C. 二者结合后,不易分离
D. 二者结合后,妨碍氧的解离
E. 二者结合后,妨碍氧的结合
【多选题】
,关于血液气体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O:和C02的化学结合量均大于物理溶解量
B. N:只有物理溶解一种运输方式
C.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是C02化学结合运输形式之一
D. 氧分压降低则氧饱和度降低
E. O2、CO:与血红蛋白结合需酶的催化
【多选题】
关于肺牵张感受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其感受器位于气管到细支气管的平滑肌中
B. 对平静呼吸的频率和深度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C. 肺充血、肺水肿等情况下,此反射减弱
D.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的动物,可破坏此反射过程
E. 。兴奋后,终止吸气过程
【多选题】
H+对呼吸的影响是:
A. 血液中H+升高,呼吸加强
B. H+升高有可能导致血液C02下降
C. H+的作用途径与C02相似
D. H+和CO2容易通过血—脑屏障
E. 血中的H+主要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起作用
【多选题】
C02对呼吸的调节作用,正确的是:
A. C0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体液因素
B. C02通过外周及中枢化学感受器实现其作用
C. 血液中C02张力下降时呼吸运动减弱
D. 吸人气中C02增加到40%以上,呼吸运动明显增强
E. 与缺C02相比,感受器适应慢
【多选题】
缺氧对呼吸的影响是:
A. 主要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刺激呼吸
B. 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表现为抑制效应
C. 对生活在海平面的正常人的呼吸调节不起重要作用
D. 当动脉血氧张力降低到80mmHg(10.64kPa)以下时,才使呼吸加强
E. 感受器对缺氧刺激适应较快
【多选题】
在低压环境中
A. 大气中P02按比例下降
B. 肺泡气P02更低
C. 当肺泡P02低于5.33kPa,可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75%
D. 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75%则接近正常状态下混合静脉血的氧饱和度
E. 感受器对缺氧适应快
【多选题】
,呼吸的化学感受性反馈调节,可维持动脉血O:和CO,张力的恒定,这是因为:
A. 当动脉血O2和CO2张力偏离正常时,可引起呼吸的代偿反应
B. 动脉血O2和COz张力是负反馈控制系统中的受控部分
C. 肺泡气CO:分压升高时,使动脉血C02张力升高,并刺激呼吸
D. 肺泡气;02分压降低时,动脉血O2张力亦下降,并抑制呼吸
E. 呼吸肌能感受缺O2或C02升高,继而增强呼吸
【多选题】
缺氧对呼吸的影响:
A. 主要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刺激呼吸
B. 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表现为抑制效应
C. 对正常人的呼吸调节不起重要作用
D. 当动脉血PO2降低到10.7kPa以下时,才使呼吸加强
E. 作用持久
【单选题】
6.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是:___
A. 整体审察 诸诊合参病证结合
B. 舍症从脉舍脉从症 脉症合参
C. 辨证求因 审因论治依法处方
D. 证候真假证候错杂 四诊合参
E. 表里出入 寒热转化虚实转化
推荐试题
【单选题】
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身监禁。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4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伽利略平反。这说明___
A. 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B. 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C. 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 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___
A.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单选题】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___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单选题】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___
A.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___
A.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 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 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单选题】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___
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单选题】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___
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单选题】
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___
A. 感觉
B. 知觉
C. 表象
D. 分析
【单选题】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___
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 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单选题】
31.“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___
A. 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 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单选题】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___
A. 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 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单选题】
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___
A. 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 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 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 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单选题】
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___
A. 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 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 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 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单选题】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___。
A. 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 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D. 人的自我保存和历史的原动力
【单选题】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___。
A.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 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D. 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单选题】
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___。
A. 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 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 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D. 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
【单选题】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___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