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桥梁的四大部分是指上部、下部、( )和调治构筑物。 ___
A. 桥台
B. 基础
C. 护坡
D. 支座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桥梁建筑高度是指( )。 ___
A. 行车路面至桥墩(台)基础底面的距离
B. 行车路面至墩(台)帽顶面间的距离
C. 桥面上栏杆柱的上端至上部结构最低边缘间的距离
D. 行车路面至桥跨结构最下缘间的距离
【单选题】
钢筋混凝土板桥承重结构是矩形板,它突出的优点是( )。 ___
A. 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建筑高度小
B. 构件体积小,材料用量节省
C. 能充分发挥钢筋和砼的作用
D. 能使桥面平整,行车平顺
【单选题】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形梁跨中部分下方做成马蹄形截面,其目的是( )。 ___
A. 便于布置预应力钢筋
B. 增加梁的稳定性
C. 承受梁跨中的正弯矩
D. 增加构件的美观
【单选题】
预应力钢筋超张拉的目的是( )。 ___
A. 检验张拉机具的可靠性
B. 检验钢筋的抗拉强度
C. 增加张拉控制应力σk值
D. 减少预应力钢筋的松驰等因素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单选题】
在建筑物周围搭拆脚手架、张挂安全网,装拆塔机、龙门架、井字架、施工电梯、桩架,登高安装钢结构构件等作业都属于()。 ___
A. 临边作业
B. 攀登作业
C. 洞口作业
D. 交叉作业
【单选题】
建筑施工中的构件吊装,利用吊篮进行外装修,悬挑或悬空梁板、雨棚等特殊部位支拆模板、扎筋、浇混领土等项目作业都属于() ___
A. 洞口作业
B. 交叉作业
C. 悬空作业
D. 临边作业
【单选题】
现场施工上部搭设脚手架、吊运物料、地面上的人员搬运材料、制作钢筋,或外墙装修下面打底抹灰、上面进行面层装修等等,都是施工现场的()。 ___
A. 洞口作业
B. 交叉作业
C. 悬空作业
D. 临边作业
【单选题】
结构施工自二层起,凡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包括井架、施工电梯的进出口),均应搭设安全防护棚。高度超过( )时,防护棚应设双层。 ___
A. 16m
B. 20m
C. 24m
D. 28m
推荐试题
【单选题】
顺序表和链表相比存储密度较大,这是因为 ___。
A. 顺序表的存储空间是预先分配的
B. 顺序表不需要增加指针来表示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C. 链表中所有节点的地址是不连续的
D. 顺序表中所有元素的存储地址是连续的
【单选题】
判定一个循环队列Q(最多有MAXQSIZE个元素空间)为空的条件为 ___
A. Q.front==Q.rear
B. Q.front!=Q.rear
C. Q.front==(Q.rear+1)%MAXQSIZE
D. Q.front!=(Q.rear+1)%MAXQSIZE
【单选题】
判定一个循环队列Q(最多有MAXQSIZE个元素空间)为满的条件 ___
A. Q->front==Q->rear
B. Q->front!=Q->rear
C. Q->front==(Q->rear+1)%MAXQSIZE
D. Q->front!=(Q->rear+1)%MAXQSIZE
【单选题】
在循环队列中用数组A[0..m-1] 存放队列元素,其队头和队尾指针分别为front和rear,则当前队列中的元素个数是___
A. ( front - rear + 1) % m
B. ( rear - front + 1) % m
C. ( front - rear + m) % m
D. ( rear - front + m) % m
【单选题】
若用一个大小为6的数组来实现循环队列,且当前rear和front的值分别为0和3。当从队列中删除一个元素,再加入两个元素后,rear和front的值分别为 ___
A. 1和5
B. 2和4
C. 4和2
D. 5和1
【单选题】
数组M[1..4,1..5]的每个元素占5个单元,按行优先次序存储在起始地址为1000的连续的内存单元中,则最后一个元素M[4,5] 的地址为 _________
A. 1005
B. 1015
C. 1100
D. 1095
【单选题】
三维数组A[4][5][6]按行优先存储方法存储在内存中,若每个元素占2个存储单元,且数组中第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为120,则元素A[3][4][5]的存储地址为___
A. 356
B. 358
C. 360
D. 362
【单选题】
对某二叉树进行前序遍历的结果为ABDEFC,中序遍历的结果为DBFEAC,则后序周游的结果为___
A. DBFEAC
B. DFEBCA
C. BDFECA
D. BDEFAC
【单选题】
请指出在顺序表{2、5、7、10、14、15、18、23、35、41、52}中,用二分法查找关键码12 需做______次关键码比较。___
A. 2
B. 3
C. 4
D.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