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
114、电力、电传动内燃机车无动力托运时,制动缸活塞行程应调整到标准的___。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最大值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填空题】
115、机车牵引列车在指定的牵引区段内往复运行,这个牵引区段就是___。
【填空题】
116、机车周转图是运用___原理表示运行机车的一种图解形式。
【填空题】
117、检查蓄电池时,要先断开___,严禁明火照明或将金属工具放在蓄电池的跨线上,并注意防止电解液溅到衣服、皮肤、眼睛上。
【填空题】
118、列车在沿途各站停车,调小机车在车站停留时,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乘务员必须坚守岗位,有人看守___。
【填空题】
119、检查机车时,对不适宜锤检的部件应用___检查。
【填空题】
120、使用___时要注意线夹接正极线时称为正灯;线夹接负极线时称为负灯。
【填空题】
121、温升是指电器部件温度与___温度之差。
【填空题】
122、由于电弧产生强大的热量,它可将触头及其附近的零部件烧损,这样不但影响触头的导电性能,而且还会使电器部件受到损害,因此,必须采用___来灭弧。
【填空题】
123、机车牵引力的传递过程为___→车架→牵引梁→缓冲器→从板→尾销→车钩。
【填空题】
124、电刷边缘全部或大部分有强烈的火花。换向器上有黑痕,用汽油不能擦除,同时电刷上有灼痕。电机不允许在这种情况下长期运行。这样的火化等级为___级。
【填空题】
125、粘度是内燃机车柴油机油主要性能参数之一,我国机油的分类就以此为依据。粘度指标通常以___来衡量。
【填空题】
126、机车牵引电动机的全悬挂分为架悬式和___。
【填空题】
127、由司机控制、通过制动装置产生的,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并可根据需要调节的外力称为___。
【填空题】
128、机车车辆制动时,闸瓦抱住车轮使其停止转动,车轮继续在钢轨上滑动,这种现象叫___。
【填空题】
129、自阀/大闸施行制动时起,至列车停车或缓解时止,列车所走行的距离叫___。
【填空题】
130、《机车操作规则》规定:制动管定压为500kPa时,最大有效减压量为___。
【填空题】
131、机车运行中出现蛇行运动、沉浮运动、摇头振动、侧滚运动,轮轨间清洁与接触状态变化以及机车各动轮直径的大小差异,使轮轨间发生某种程度的滑动,都会使___系数发生变化。
【填空题】
132、列车起动时,几乎没有___阻力,以轴颈与轴承的摩擦为主。
【填空题】
133、列车运行在曲线地段时,由于内、外轨___的不同将使车轮相对于钢轨的纵向、横向滑动加剧。
【填空题】
134、由于列车起动时的阻力较大,特别是重载、长大货物列车在起动时,若列车中大部分车辆的车钩是处于___状态的,可能使列车起动困难。
【填空题】
135、运行中施行常用制动时,应考虑列车速度、线路情况、牵引辆数和吨数、车辆种类以及闸瓦压力等条件,准确掌握制动时机和___。
【填空题】
136、少量减压停车后,应追加减压至___及以上。
【填空题】
137、列车在长大下坡道运行需缓解列车制动时,应先缓解空气制动,再逐步解除___制动。
【填空题】
138、防止列车断钩要注意在列车起动时,列车完全缓解后再起动,伸开车钩再___。
【填空题】
139、用人力转动手轮或用杠杆拨动的方法,使闸瓦压紧车轮踏面而达到制动的目的的制动机称为___。
【填空题】
140、具有三压力机构阀的自动制动机,分配阀的动作由制动管、___和制动缸三种压力来控制。
【填空题】
141、制动灵敏度又分为紧急制动灵敏度和___灵敏度。
【填空题】
142、司机使用列车紧急制动后,需经___后才可以充气缓解。
【填空题】
143、LKJ-2000监控装置测距仪显示器按压【返回】键可以忽略___操作,返回原界面。进入子状态窗口界面时,按压【返回】键可以返回上一级窗口界面。
【填空题】
144、LKJ-2000监控装置测距仪显示器的测距按键包括___、【站中心】、【侧线】、【进岔】、【出岔】、【正/反】共6个按键。
【填空题】
145、LKJ-2000监控装置测距仪设定好测距操作,机车动车经过首架信号机时,按压___键,产生一条记录,并转入测距运行状态。
【填空题】
146、LKJ-2000监控装置屏幕右边状态窗口的“开车”灯在按压【开车】键响应后___。
【填空题】
147、LKJ-2000监控装置以红色曲线方式显示当前区段的限制速度和前方___以内的线路限速情况。
【填空题】
148、LKJ-2000监控装置在速度为零时,按压___键进入或退出调车工作。
【填空题】
149、警惕键可解除降级状态下的报警,也可在防溜工况下,解除___的报警。
【填空题】
150、柴油机启动时油水温度不得低于___。
【填空题】
151、柴油机增压压力不足,将使气缸内空气充量减少,排气温度___,增加燃油消耗。
【填空题】
152、柴油机正常停机时油水温度在___℃之间较好。
【填空题】
153、柴油机启动后,冷却水温上升很快的原因主要是主循环系统内___。
【填空题】
154、运行中差示压力计CS动作造成柴油机停机后,若发现加油口盖处冒燃气或柴油机抱缸,这时不要盲目打开曲轴箱___盖或启动柴油机。
推荐试题
【单选题】
绝对真理是指___
A. 绝对正确的认识
B. 终极真理
C. 永恒不变的真理
D. 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
【单选题】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是___
A. 前者认为真理具有相对性,后者不认为真理具有相对性
B. 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就是绝对正确
C. 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D. 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单选题】
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论基础是___
A.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B.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C. 认识的辩证过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的矛盾运动
D.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原理
【单选题】
我们承认一切知识的相对性___
A. 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 可以防止认识发展受到阻碍而僵化
C. 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D. 必然归结为相对主义
【单选题】
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___
A. 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 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相对性
C. 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 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同时只有一个
【单选题】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___
A. 具有客观性
B. 具有能动性
C. 具有历史局限性
D. 具有社会性
【单选题】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无济于事。”这说明___
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
B.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 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单选题】
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这犯了___错误。
A. 唯心主义先验论
B. 直观被动反映论
C. 教条主义 
D. 经验主义
【单选题】
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___
A. 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 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 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单选题】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___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全面性
D. 真理具有相对性
【单选题】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___
A.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 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 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单选题】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___
A. 感觉—知觉—表象
B. 实践—认识—实践
C.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D. 概念—判断—推理
【单选题】
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___
A. 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 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 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
D. 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单选题】
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 ___
A. 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 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
D. 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单选题】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___
A. 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 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 能否付诸实践
D. 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单选题】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新的词汇不断出现。诸如:外企、知识经济、电子邮件、多媒体、下岗再就业等。这些现象表明___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 意识对客观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C.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
D.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单选题】
“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冬一鹤排出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首诗表明 ___
A.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B.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D. 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单选题】
“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句话表明___
A. 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
B. 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C. 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 理论和实践是具体、历史的统一
【单选题】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是宋代大学者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此诗中没有包含的哲理正确的有___
A.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B.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C. 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是劳而无获的
D.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条件出发
【单选题】
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规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说明___
A. 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实践标准并不可靠
C. 实践标准并不确定
D. 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单选题】
从2000年起,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___
A. 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获得
B. 认识的任务是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C. 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 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改造客观世界
【单选题】
日本东京大家信息基础中心和日立制作所的联合研究小组2002年12月6 日宣布,他们用由144台电脑连接而成的每秒能完成2万亿次计算的超级电脑,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12411亿位。这表明___
A. 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最终能够达到终极真理
B. 实践为认识提供水平越来越高的物质技术手段,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单选题】
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写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这件事说明___
A. 学习有科学价值的书本知识十分重要
B. 只要掌握实际材料,就能获得理论知识
C.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D.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单选题】
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___
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单选题】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___
A. 认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认识不受客体的制约
C. 认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认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单选题】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___
A.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B. 生产工具的改进
C. 劳动对象的利用
D. 劳动者的思想觉悟
【单选题】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___
A. 人口因素
B. 地理环境
C. 国家政权
D. 生产方式
【单选题】
国家的本质是___
A. 阶级统治的工具
B. 各阶级利益的调解者
C. 人们相互约定的组织
D. 真个社会的代表者
【单选题】
经济基础是___
A. 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B. 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 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
D. 一段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单选题】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___
A. 地理环境
B. 劳动
C. 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单选题】
必然和自由的关系是___
A. 只有摆脱必然性的制约,才能实现自由
B. 两者绝对对立的
C. 两者并无本质差别
D. 自由必须建立在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基础上
【单选题】
划分阶级的标准是___
A. 经济标准
B. 政治标准
C. 思想标准
D. 社会标准
【单选题】
人的本质在于___
A. 人能够改造世界
B. 人有阶级性
C. 人有思想,有理性
D.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单选题】
群体意识是___
A. 集体主义的产物
B. 个体意识的总汇
C. 群体实践的产物
D. 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
【单选题】
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___
A. 属于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
B. 属于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C. 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D. 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单选题】
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___
A. 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 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 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 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单选题】
“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___
A. 历史唯物主义
B. 历史唯心主义
C. 历史主义
D. 自然主义
【单选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___
A. 先进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
B. 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
C. 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D. 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单选题】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___
A. 宿命论的观点
B. 机械论的观点
C.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D.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单选题】
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即___
A. 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
B. 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C. 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
D. 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