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水质常规指标中微生物指标中菌落总数的限值是___CFU/mL。
A. 50
B. 100
C. 200
D. 500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水质常规指标中PH值限值是___。
A. 不小于6且不大于8
B. 不小于6.5且不大于7.5
C. 不小于6.5且不大于8
D. 不小于6.5且不大于8.5
【单选题】
出入境航空器机上饮水器用水应符合___标准。
A. 矿泉水
B. 生活饮用水
C. 纯净水
D. 蒸馏水
【单选题】
水质常规指标中色度的限值是_______。___
A. 1
B. 5
C. 10
D. 15
【单选题】
出入境航空器上提供的非一次性餐具不得出现___情况。
A. 表面光洁
B. 有部分水渍
C. 无异味
D. 无异物
【单选题】
某候车室内采集空气中微生物,采样点距离地面高度___,距离墙壁不小于_______。
A. 0.8-1米;0.5米
B. 0.8-1米;1米
C. 1.2-1.5米;0.5米
D. 1.2-1.5米;1米
【单选题】
在游泳池水卫生状况监测中,成人泳池面积≤1000㎡的布置___采样点,成人泳池面积>1000㎡的布置_______采样点。
A. 1个;2个
B. 2个;3个
C. 2个;4个
D. 3个;4个
【单选题】
浸脚消毒池水的余氯含量应保持在 ___,需_______更换一次。
A. 0.5-1.0mg/L;4小时
B. 0.5-1.0mg/L;6小时
C. 5-10mg/L;4小时
D. 5-10mg/L;6小时
【单选题】
航空器卫生监督时每次不得少于___执法资质的人员。
A. 1名
B. 2名
C. 3名
D. 4名
【单选题】
机上微小气候监测中,考虑到机上人员大部分时间是坐在位置上的,监测点选点高度宜为___。
A. 0.6-0.8m
B. 0.8-1.0m
C. 1.0-1.2m
D. 1.2-1.4m
【单选题】
下列关于航空器上机组餐食要求的表述,正确的是:___
A. 机长与其他机组成员餐食一样
B. 机长与其他机组成员餐食不一样
C. 机长餐食需分多次食用完毕
D. 所有机组成员的餐食需分多次食用完毕
【单选题】
入境航班上机组人员发现老鼠,应___。
A. 在航班抵达前,抓住老鼠,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B. 航班抵达后,立刻疏散乘客
C. 主动向入境地海关部门报告
D. 主动向起飞地海关部门报告
【单选题】
客舱乘务员对机上冷链食品进行温度检查时,应监测___。
A. 中心温度
B. 平均温度
C. 环境温度
D. 表面温度
【单选题】
冷链食品宜冷藏储存,食品表面温度应低于___。
A. 5℃
B. 10℃
C. 15℃
D. 20℃
【单选题】
热链食品应在烤箱中或保温箱中保存,食品中心温度不得低于___。
A. 100℃
B. 74℃
C. 70℃
D. 60℃
【单选题】
机上冷链热食应经过充分加热___方可食用,加热餐食的中心温度应在内达到74℃以上。
A. 15分钟
B. 30分钟
C. 1小时
D. 2小时
【单选题】
机上冷链热食应经过充分加热方可食用,加热餐食的中心温度应在2小时内达到___以上。
A. 60℃
B. 70℃
C. 74℃
D. 75℃
【单选题】
客舱乘务员应至少每隔___对回程餐/多程餐中的冷链食品储存温度进行测试。
A. 1小时
B. 2小时
C. 3小时
D. 4小时
【单选题】
对回程餐/多程餐中的冷链食品,严格控制食品储存温度和时间,确保在___内为旅客供餐。
A. 36小时
B. 48小时
C. 第一质量控制期
D. 第二质量控制期
【单选题】
机上餐(用)具、餐车(箱)使用后应及时卸下飞机,送往___清洗消毒。
A. 航空公司食堂
B. 航空配餐生产企业
C. 签订餐具清洗协议的机场餐饮店面
D. 机场公司食堂
【单选题】
下列关于入出境航空器卫生监督的表述,错的是:___
A. 入出境航空器卫生监督一般在飞机入境后和出境前实施
B. 一般来说对入境航班的卫生监督应在旅客下机后1小时进行
C. 卫生监督人员在实施监督之前应事先掌握航班动态信息,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D. 卫生监督人员在对航空器实施监督时有权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现场检查、开展检测等
【单选题】
下列关于入出境航空器用水的表述,正确的是:___
A. 航空器用水必须来自市政管网
B. 航空器上盥洗室用水不提供给旅客饮用,因此不需要符合国家标准
C. 航空器负责人对机上用水安全不负有任何责任
D. 航空器供水系统的设计应能防止交叉污染
【单选题】
___不属于对航空器的微小气候和空气质量监测范围。
A. 甲醇
B. 二氧化碳
C. 一氧化碳
D. 可吸入颗粒物
【单选题】
下列关于出入境航空器客舱内共用物品的表述,正确的是:___。
A. 一航次一换
B. 一天一换
C. 一周一换
D. 一天两换
【单选题】
鼠疫染疫航空器可以使用的除鼠方法是___。
A. 鼠夹、鼠笼、粘鼠板
B. 鼠夹、毒饵
C. 熏蒸、粘鼠板
D. 鼠夹、熏蒸
【单选题】
黄热病染疫航空器除虫处理的主要对象为___。
A. 蚊
B. 蝇
C. 鼠
D. 蜚蠊
【单选题】
列车上库房的食品储存,应符合___的要求。
A. 食物放在地上
B. 蛋类、水产、肉类分类存放
C. 库房完全密闭
D. 库房温度28℃
【单选题】
列车上检查病媒生物防除情况时,应检查厨房、餐厅、食品贮藏室、客车车厢、厕所等地,检查结果不符合标准的___。
A. 未检出鼠
B. 发现蜚蠊一只
C. 未发现蚊
D. 未发现蝇
【单选题】
下列关于列车卫生监督发现问题处置方式的表述,错的是:___
A. 监督时发现车上食品已腐败、变质,或已超过规定保存期限的,要立即封存该食品,并按照《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处理
B. 发现来自鼠疫疫区的车辆有啮齿动物时,要立即实施消毒处理
C. 对微小气候和空气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场所,书面通知列车负责人,并监督改进
D. 对食品、饮用水经检测不合格的,签发《卫生监督意见书》要求其限期整改,并对不合格食品要立即封存,并予以销毁
【单选题】
___不属于微小气候指标。
A. 气温
B. 气湿
C. 风速
D. 采光
【单选题】
清洁的茶具细菌总数为___cfu/cm²。
A. ≤5
B. ≤8
C. ≤10
D. ≤15
【单选题】
储存场地至少___清洁1次,清洁方式包括清扫、冲洗、杀虫、消毒等。
A. 每月
B. 两月
C. 每季
D. 半年
【单选题】
口岸储存场地的监督检查结果填写《国境口岸储存场地日常卫生监督现场检查表》,与采样检测结果和___需实时录入“智慧卫生检疫系统”的卫生监督模块。
A. 处罚情况
B. 不合格情况处置
C. 卫生监督笔录
D. 卫生监督意见书
【单选题】
对口岸储存场地开展卫生监督的人员和频次要求是___。
A. 2名或2名以上的卫生监督员;每年不少于1次,对有特殊卫生要求的每年不少于2次
B. 1名或1名以上的卫生监督员;每年不少于2次,对有特殊卫生要求的每季度不少于1次
C. 2名或2名以上的卫生监督员;每年不少于2次,对有特殊卫生要求的每季度不少于1次
D. 1名或1名以上的卫生监督员;每年不少于1次,对有特殊卫生要求的每年不少于2次
【单选题】
下列关于口岸储存场地卫生监督双随机工作的表述,错的是:___
A. 检查对象名录库按照“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动态调整”的原则建立
B. 每次应从检查人员名录库中随机抽取1-2名卫生监督人员,和1-2名候补人员
C. 被随机抽中的检查人员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检查的,应从候补人员中进行增补
D. 对卫生安全风险较高、投诉举报多或者有严重违法违规记录的检查对象,应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
【单选题】
列车上的乘务员及饮食服务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相关卫生知识的培训,必须进行___一次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A. 半年
B. 每年
C. 2年
D. 5年
【单选题】
___不是口岸卫生许可证核发事项审批依据。
A.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C.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单选题】
___负责统一管理全国国境口岸卫生许可管理工作。
A.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B.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C. 国家口岸办公室
D. 海关总署
【单选题】
对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负责的第一责任人是___。
A. 主管海关
B. 海关总署
C. 生产经营者
D. 市场监督管理局
【单选题】
口岸饮用水供应单位应当向___申请国境口岸卫生许可,取得国境口岸卫生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相关经营或者服务活动,并依法接受_______监督。
A. 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B. 所在地海关;海关
C. 所在地卫建委;卫健委
D. 所在地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所
【单选题】
口岸餐饮服务单位应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___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A. 20米
B. 25米
C. 30米
D. 35米
推荐试题
【判断题】
国家对烟花爆竹的生产、经营、运输和举办焰火晚会以及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动,实行许可证制度
A. 对
B. 错
【判断题】
烟花爆竹的燃放不适用于《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A. 对
B. 错
【判断题】
根据《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范(试行)》,垃圾站不属于有限空间
A. 对
B. 错
【判断题】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A. 对
B. 错
【判断题】
高毒作业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设备
A. 对
B. 错
【判断题】
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配备专职的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医师和护士
A. 对
B. 错
【判断题】
用人单位应当为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并确保劳动者正确使用
A. 对
B. 错
【判断题】
经营、使用有毒物品的单位,不得经营、使用没有安全标签、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有毒物品
A. 对
B. 错
【判断题】
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的现场应当有专人监护,并设置警示标志
A. 对
B. 错
【判断题】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的劳动者结束作业时,其使用的工作服、工作鞋帽等物品必须存放在非高毒作业区域内
A. 对
B. 错
【判断题】
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A. 对
B. 错
【判断题】
有毒物品工作场所不应设置“注意通风”等警示标识
A. 对
B. 错
【判断题】
小型露天采石场对爆破后产生的大块矿岩应当采用机械方式进行破碎,并使用爆破方式进行二次破碎
A. 对
B. 错
【判断题】
依据《北京市印刷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范(试行)》,印刷作业时,可不佩戴耳塞或耳罩
A. 对
B. 错
【判断题】
依据《北京市印刷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范(试行)》,胶订作业时,应佩戴耳塞或耳罩
A. 对
B. 错
【判断题】
依据《北京市印刷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范(试行)》,显影作业时,应佩戴适用的防化学手套
A. 对
B. 错
【判断题】
依据《北京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党委书记、董事长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有领导责任,总经理对安全生产工作不负有领导责任
A. 对
B. 错
【判断题】
依据《北京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由总经理或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担任
A. 对
B. 错
【判断题】
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适用《北京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
A. 对
B. 错
【判断题】
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承办者对其承办活动的安全负责,承办者的主要负责人为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责任人
A. 对
B. 错
【判断题】
国家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不得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
A. 对
B. 错
【判断题】
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不变
A. 对
B. 错
【判断题】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有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
A. 对
B. 错
【判断题】
沐浴场所应有冷热水供应设备并有明显标志,给排水管道及阀门等设备应安全可靠
A. 对
B. 错
【判断题】
沐浴场所应有足够的照明,灯具不需安装安全防护罩
A. 对
B. 错
【判断题】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伪造、变造、出租或者买卖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批准文件或者营业执照,但可以出借
A. 对
B. 错
【判断题】
公共娱乐场所内可以带入和存放少量易燃易爆物品
A. 对
B. 错
【判断题】
在公共娱乐场所营业时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A. 对
B. 错
【判断题】
演出、放映场所的观众厅内禁止明火照明但可以吸烟
A. 对
B. 错
【判断题】
演出场所应当配备应急广播、照明设施,在安全出口设置明显标识,保证安全出口畅通
A. 对
B. 错
【判断题】
演出举办单位应当组织人员落实营业性演出时的安全、消防措施,维护营业性演出现场秩序
A. 对
B. 错
【判断题】
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应符合国家规定
A. 对
B. 错
【判断题】
禁止使用报废的、擅自改装的、拼装的、检测不合格的和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经营
A. 对
B. 错
【判断题】
事故等级一般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三级
A. 对
B. 错
【判断题】
事故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只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A. 对
B. 错
【判断题】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A. 对
B. 错
【判断题】
国家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A. 对
B. 错
【判断题】
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场所应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
A. 对
B. 错
【判断题】
企业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备设施,建立台账,定期检维修
A. 对
B. 错
【判断题】
机关、部队、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A. 对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