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当受条件限制时,绝缘滑轮用的绝缘绳的有效绝缘长度不得小于600mm。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判断题】
软横跨所采用的结构视其所在地点的线路情况,其结构形式可用节点的组合方式来表示。
【判断题】
下部固定绳的高度以电气化股道的最高轨面连线的中心为准。
【判断题】
轨面较低时,软横跨可采用按不大于接触线允许坡度升高接触线的方式安装。
【判断题】
轨面较低时,软横跨上可加装调节力柱来保证接触线的高度。
【判断题】
软横跨预制计算中的H值为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
【判断题】
一般悬挂5支及以上接触悬挂时采用双横承力索。
【判断题】
为保证精确度,软横跨预制计算一般采用负载计算法。
【判断题】
负载计算法是以实际悬挂的标准形式为依据。
【判断题】
某区间已知定位点导高H=6000mm,L=1440mm,h=60mm,现场实测得定位处接触线投影在线路中心距外轨间距线路中心100mm处,则现场拉出值应调整,应使定位处接触线位置向外轨方向“拉”250mm。
【判断题】
支柱基坑回填时地面坑口的培土与原地面同高即可。
【判断题】
支柱基坑回填时如支柱上部需要安装横卧板,则当填到距地面1.5m高度时,将上部横卧板安装完毕后,再继续回填。
【判断题】
架线时架线车上操作人员为5人,其中1人为技术指导。
【判断题】
一般锚柱处接触线补偿坠砣允许上升最大高度为接触线高度6m时4.5m。
【判断题】
附加导线放线滑轮的轮槽直径应与导线线径相适应,滑轮轮径应大于线径的10倍且转动灵活。
【判断题】
用来制作铝绞线或钢芯铝绞线接头的钳接管,当弯曲度大于1%时,必须切断重接。
【判断题】
进行接触网部件的受力分析时,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情况。
【判断题】
计算拉线下料长度时,应按拉线实测长度再加0.9m后计算。
【判断题】
拉线受力后,NUT线夹U形螺栓可调部分不得大于全部螺纹长的1/3。
【判断题】
计算机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要转换成等价的可执行程序,必须经过编译和连接。
【判断题】
安装转换柱的腕臂时,无论是三跨还是四跨,非工作支腕臂均必须安装在远离相邻锚柱的方向。
【判断题】
预制软横跨直吊弦时,其计算长度等于吊弦两端回头点间的长度。
【判断题】
安装好的软横跨未加负荷时,要求上部固定绳的绝缘子必须于横向承力索的电分段绝缘子在同一垂直面上。
【判断题】
安装隔离开关瓷柱时,要使其竖直,不允许有偏差倾斜。
【判断题】
承力索补强时,断股头两侧相邻钢线卡子间距为100mm。
【判断题】
负载计算法是以安装前的受力状态为前提。
【判断题】
当接触隔离开关的刀闸接触表面宽度为60mm及以上时,用0.05mmX10mm的塞尺检查时,其塞入深度不应超过6mm。
【判断题】
隔离开关操作人员接到倒闸命令后,戴好安全帽和绝缘手套及操作棒,即可进行倒闸。
【判断题】
股道电连接主要为了满足电力机车起动时所需的较大电流而设。
【判断题】
软横跨靠支柱的接地绝缘子串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
【判断题】
在进行软横跨结点负载时,通常每一结点绝缘子串取覆冰负载20N。
【判断题】
软横跨预制计算中的已知数据必须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
【判断题】
安装后吊柱与邻侧线路中心的距离不应小于1.9m。
【单选题】
当无风时,正馈线距离峭壁、挡土墙和岩石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___。
A. 1000mm
B. 500mm
C. 700mm
D. 300mm
【单选题】
供电段承接试运行任务后应___组织实施。
A. 及时
B. 校验后
C. 审核后
D. 实验后
【单选题】
高速铁路接触网中断供电、故障原因不明时,供电调度员可采取___试送电的方式初步判定故障区段或设备。
A. 分段
B. 以上都不对
C. 分相
D. 全部
【单选题】
高铁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受电弓动态抬升量在线岔始触区为___mm。
A. 350
B. 250
C. 150
D. 200
【单选题】
接触网动态检测评价标准中接触线高度按___为评价单位。
A. 跨
B. 区间(站场)
C. 公里
D. 锚段
推荐试题
【单选题】
碳素工具钢的含碳量是在( )之间。___
A. 0.65%~1.3%
B. 0.065%~0.13%
C. 6.5%~13%
D. 0.65‰~1.3‰
【单选题】
最终热处理一般安排在()。___
A. 粗加工之后
B. 半精加工之前
C. 精加工(磨削加工)之前
D. 半精加工之后
【单选题】
铣削速度取15m/min,刀具直径为80mm,则主轴转速应该为( )。___
A. ≈60r/min
B. ≈100r/min
C. ≈160r/min
D. ≈200r/min
【单选题】
装配尺寸链的封闭环是( )。___
A. 精度要求最高的环
B. 要保证的装配精度
C. 尺寸最小的环
D. 基本尺寸为零的环
【单选题】
普通高速钢是()。___
A. 9W18Cr4V
B. W18Cr4V
C. W12Cr4V4Mo
D. W12Mo3Cr4V3N
【单选题】
宽V形块可以限制( )个自由度。___
【单选题】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工序、工步、工位、走刀和( )组成。___
【单选题】
在制造一个形状较复杂的箱体时,常采用的毛坯是( )。___
【单选题】
金刚石刀具非常适合切削()材料。___
A. 45钢
B. 低碳钢
C. 铸铁
D. 非金属材料
【单选题】
轴承座零件高度方向的主要基准通常选用( )。___
A. 底面
B. 轴承孔轴线
C. 上平面
D. 中间凸台面
【单选题】
对于形状复杂、重、大的铸锻件毛坯,往往进行( )。___
A. 直接找正
B. 划线找正
C. 夹具定位
D. 吸盘定位
【单选题】
刀具寿命最小的材料是()。___
A. 陶瓷
B. 硬质合金
C. 高速钢
D. 金刚石
【单选题】
夹具中确定夹紧力方向时,最好状况是力( )。___
A. 尽可能的大
B. 尽可能的小
C. 大小应适应
D. 无所谓
【单选题】
普通高速钢是()。___
A. 9W18Cr4V
B. W18Cr4V
C. W12Cr4V4Mo
D. W12Mo3Cr4V3N
【单选题】
()垂直于基面,与切削速度方向一致。___
A. 摩擦力
B. 背向力
C. 进给力
D. 主切削力
【单选题】
车刀的几何角度中,前角、后角、主偏角和( )是主切削刃上四个最基本的角度。___
A. 副偏角
B. 刃倾角
C. 刀尖角
D. 导程角
【单选题】
铣削速度取15m/min,刀具直径为80mm,则主轴转速应该为( )。___
A. ≈60r/min
B. ≈100r/min
C. ≈160r/min
D. ≈200r/min
【单选题】
铸件在加工后出现变形的原因是( )___
A. 热影响变形
B. 受力变形
C. 内应力消除变形
D. 系统变形
【单选题】
钢经加热淬火后获得的是( )组织。___
A. 马氏体
B. 奥氏体
C. 渗碳体
D. 珠光体
【单选题】
刃倾角可以用来控制切屑的( )。___
【单选题】
背吃刀量一般指工件上( )间的垂直距离。___
A. 待加工表面和过渡表面
B. 过渡表面和已加工表面
C. 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
D. 过渡表面中点和已加工表面
【单选题】
数控机床的主机(机械部件)包括:床身、主轴箱、刀架、尾座和( )。___
A. 进给机构
B. 液压系统
C. 冷却系统
D. 排屑系统
【单选题】
不可提高零件表面质量的方法是()___
A. 合理选择刀具材料
B. 合理选择刀具主偏角
C. 增大刀具的楔角
D. 合理选择切削液
【单选题】
在车削中,以两顶尖装夹工件,可以限制工件的( )自由度。___
【单选题】
碳素工具钢的含碳量是在( )之间。___
A. 0.65%~1.3%
B. 0.065%~0.13%
C. 6.5%~13%
D. 0.65‰~1.3‰
【单选题】
将若干个( )组合起来,就成为一个传动系统,称为传动链。___
A. 传动副
B. 机构
C. 齿轮传动
D. 带传动
【单选题】
把合理的工艺过程中的各项内容编写成文件用来指导生产,这种文件称为( )。___
A. 生产过程
B. 工艺规程
C. 工序
D. 工步
【单选题】
零件尺寸不要形成封闭的尺寸链。以下( )是选择开囗环的依据。___
A. 精度要求不高的
B. 简洁
C. 美观
D. 对称
【单选题】
旋转表面可以采用( )加工方案。___
【单选题】
( )不能通过改变工艺装备的方式加以改善。___
A. 加工精度
B. 加工误差
C. 制造成本
D. 经济精度
【单选题】
夹具中确定夹紧力方向时,最好状况是力( )。___
A. 尽可能的大
B. 尽可能的小
C. 大小应适应
D. 无所谓
【单选题】
切削层公称( )是指在给定瞬间,作用于主切削刃截型上2个极限点间的距离,单位为mm。___
A. 横截面积
B. 宽度
C. 厚度
D. 深度
【单选题】
切削加工中,( )指工件上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间的垂直距离。___
A. 背吃刀量
B. 切削速度
C. 进给速度
D. 切削层宽度
【单选题】
辅助支承是每加工( )工件要调整一次。___
【单选题】
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叫( )。___
【单选题】
可以提高表面质量的方法是()。___
A. 减小副偏角
B. 减小前角
C. 增加刀尖圆弧半径
D. 减小主偏角
【单选题】
常用的夹紧机构中,对工件尺寸公差要求高的是( )机构。___
【单选题】
轴承座零件高度方向的主要基准通常选用( )。___
A. 底面
B. 轴承孔轴线
C. 上平面
D. 中间凸台面
【单选题】
以下刀具材料中,耐热性最高的是( )。___
A. 合金工具钢
B. 人造金刚石
C. 碳素工具钢
D. 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