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后,危化品企业应每年至少进行___自评,形成自评报告。
A. 四次
B. 三次
C. 二次
D. 一次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包括新、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___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A. 找出
B. 评价出
C. 推理出
D. 分析和预测
【单选题】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___是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 I)于1974年开发的,是以系统工程为基础,主要针对化工设备、装置而开发的危险性评价方法。
A. JHA
B. JSA
C. FTA
D. HAZOP
【单选题】
承包商的各级主要行政负责人,是施工安全的___。
A. 主要责任人
B. 第一责任人
C. 次要责任人
D. 第二责任人
【单选题】
建设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___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责。
A. 分包单位之一
B. 各分包单位
C. 总承包单位
D. 最大分包单位
【单选题】
对于未实行总承包的建设工程,___对本单位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责。
A. 分包单位之一
B. 各分包单位
C. 各承包商
D. 最大分包单位
【多选题】
不饱和烃能发生___等,伴随放热,反应剧烈时有爆炸危险。
A. 加成反应
B. 氧化反应
C. 还原反应
D. 聚合反应
【多选题】
芳香烃即为苯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在常温下呈___,苯的同系物中,碳原子增加,沸点升高。
A. 固态
B. 液态
C. 气态
D. 都对
【多选题】
爆炸性是一切爆炸品的主要特征,其特点有:___。
A. 快速性
B. 猛烈的爆炸性
C. 化学反应速度极快
D. 突然性
【多选题】
下列爆炸品中具有一定毒性的有___。
A. 三硝基甲苯(TNT)
B. 硝酸
C. 硝化甘油(又称硝酸甘油)
D. 雷汞Hg(ONC)2
【多选题】
爆炸品在储运中要避免___。
A. 摩擦
B. 颠簸
C. 撞击
D. 震荡
【多选题】
爆炸品严禁与___和钢材料器具等混储混运。
A. 酸、碱、盐类
B. 氧化剂
C. 还原剂
D. 金属粉末
【多选题】
含___的气溶胶为易燃气溶胶。
A. 易燃液体
B. 易燃固体物质
C. 助燃气体
D. 易燃气体
【多选题】
易燃气溶胶的类别分为___。
A. 较易燃气溶胶
B. 极易燃气溶胶
C. 易燃气溶胶
D. 不燃气溶胶
【多选题】
G30000.6-2013中规定加压气体由___、冷冻液化气体组成。
A. 压缩气体
B. 溶解气体
C. 易燃气体
D. 液化气体
【多选题】
气体通常以压缩或液化状态储于钢瓶中,不同的气体液化时所需的___不同。
A. 体积
B. 压力
C. 温度
D. 流量
【多选题】
易燃液体___越低,发生着火燃烧的危险越大。
A. 闪点
B. 沸点
C. 自燃点
D. 熔点
【多选题】
易燃液体___都有发生燃烧的危险。
A. 遇火
B. 和氧化剂接触时
C. 受热
D. 震动
【多选题】
易燃液体的粘度一般都很小,不仅本身极易流动,还因___等作用,具有高度流动扩散性。
A. 渗透
B. 溶解
C. 毛细现象
D. 浸润
【多选题】
粉尘爆炸不属于___。
A. 化学爆炸
B. 固体爆炸
C. 气体爆炸
D. 物理爆炸
【多选题】
易燃固体因着火点低,如___、遇火星等能引起急剧的燃烧或爆炸,同时放出大量毒害气体。
A. 受热
B. 受撞击
C. 氧化剂作用
D. 摩擦
【多选题】
易燃固体与___等接触,反应剧烈而发生燃烧爆炸。
A. 氧化剂
B. 还原剂
C. 碱类
D. 酸类
【多选题】
二乙基锌、三乙基铝等有机金属化合物,储存和运输必须用___包装,失火时亦不可用水扑救。
A. 充有惰性气体的容器
B. 钢制容器
C. 双层容器
D. 特定的容器
【多选题】
氧化性固体是指本身不一定可燃,但一般通过产生___的一种固体。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A. 氮而抑制其他物质燃烧
B. 氧而促使其他物质燃烧
C. 氧而抑制其他物质燃烧
D. 氧而引起其他物质燃烧
【多选题】
有机过氧化物是可发生___的热不稳定物质或混合物。
A. 吸热
B. 放热
C. 自加速分解
D. 自加速聚合
【多选题】
皮肤腐蚀(G30000.19-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9部分:皮肤腐蚀/刺激)是对皮肤造成不可逆损伤,即将受试物在皮肤上涂敷4h后,可观察到___。
A. 真皮腐烂
B. 表皮坏死
C. 表皮腐烂
D. 真皮坏死
【多选题】
国标G30000.28-2013适用于化学品引起的危害水生环境物质按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的___。
A. 技术说明书
B. 危险性分类
C. 警示标签
D. 警示性说明
【多选题】
危害臭氧层物质是指任何被列在《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附件中的___的混合物。
A. 消耗臭氧层物质
B. 破坏大气层物质
C. 消耗大气层物质
D. 任何含有一种浓度大于或等于0.1%的消耗臭氧层物质
【多选题】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标志是通过___等信息鲜明、形3象、简单的表征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和类别,向作业人员传递安全信息的警示性资料。
A. 警示牌
B. 图案
C. 文字说明
D. 颜色
【多选题】
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___实行分类管理和许可制度。
A. 经营
B. 生产
C. 购买
D. 运输
【多选题】
下列属于易制毒化学品第三类有___等。
A. 甲苯
B. 甲基乙基酮
C. 高锰酸钾
D. 硫酸
【多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卫生标准GZ230-2010将毒物危害分___。
A. 极度危害
B. 高度危害
C. 中度危害
D. 轻度危害
E. 轻微危害
【多选题】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根据危险程度将重大危险源由高到低划分为___级别。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多选题】
重大危险源分级的原则: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18218-2009)中规定的___作为分级指标。
A. 临界量
B. 实际储存量与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比值之和
C. 临界量比值
D. 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
【多选题】
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这些性质是___的。
A. 能被感观感知
B. 不能被感观感知
C. 能利用仪器测知
D. 不能利用仪器测知
【多选题】
燃烧是一种特殊的氧化反应,这里的“特殊”是指燃烧通常伴随有___等特征。
A. 放热
B. 发光
C. 火焰
D. 发烟
【多选题】
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___可燃物。
A. 气体
B. 液体
C. 固体
D. 饱和
【多选题】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要素___。
A. 可燃物
B. 风力
C. 助燃物
D. 点火源
【多选题】
凡能与空气中的___起剧烈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A. 氢气
B. 氧
C. 或其他氧化剂
D. 或其他还原剂
【多选题】
以下属于着火源的有___。
A. 高温
B. 热辐射
C. 蒸汽
D. 绝热压缩
【多选题】
任何物质的燃烧必经___几个过程。
A. 氧化分解
B. 着火
C. 闪爆
D. 燃烧
推荐试题
【单选题】
一个煤矿原则上只评定划分一种地质类型,但在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工程地质条件等有明显分区规律时,可分___、分煤层划分地质类型。
A. 区
B. 地质单元
C. 翼
【单选题】
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应查明矿井边界断层和井田内落差大于___的断层,查明矿井内主要褶曲形态,收集矿井裂隙发育资料、总结规律,编制煤矿构造纲要图。
A. 3米
B. 5米
C. 10米
【单选题】
岩巷素描图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中等或岩巷沿同一层位掘进时,每隔___米编录一个迎头断面,遇地质构造时加密 构造复杂程度为复杂、极复杂或岩巷穿层掘进时,应编录一帮素描图或素描展开图。
A. 20~30
B. 20~40
C. 20~50
【单选题】
采区设计前3个月应提出采区地质说明书,并由___审批。
A. 煤矿企业总工程师
B. 矿井总工程师
C. 地测副总工程师
【单选题】
闭坑地质报告应在开采活动结束的前___年由煤矿企业组织编写。
A. 1
B. 2
C. 3
【单选题】
突出矿井及高瓦斯矿井每___编制并至少更新1次各主采煤层瓦斯地质图。
A. 季度
B. 半年
C. 年
【单选题】
采掘工作面距保护边缘不足___m前,编制发放临近未保护区通知单。
A. 30
B. 50
C. 60
【单选题】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要求矿井___年内丢煤通知单完整无缺,按时间顺序编号、合订
A. 二
B. 三
C. 四
【单选题】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要求矿井储量计算和统计管理符合___规定。
A.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B. 《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
C. 《煤矿安全规程》
【单选题】
陷落柱普查,应查明矿井内直径大于___米的陷落柱,主要包括陷落柱发育形态、岩性、周边裂隙发育程度、导水性等,并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
A. 30
B. 50
C. 80
【单选题】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应由煤矿企业组织实施,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现场工程结束后___内提交补充地质勘探报告。
A. 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12个月
【单选题】
掘进工作面设计前___个月,地测部门应提出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并由矿井总工程师审批。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当巷道不能揭露煤层全厚时,较稳定煤层探测煤层全厚的观测点间距为___m。
A. 10~25
B. 20~35
C. 25~50
D. 35~50
【单选题】
地质预报经矿井___审查签字后生效。
A. 生产矿长
B. 总工程师
C. 开掘矿长
D. 矿长
【单选题】
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很大,断层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影响,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只能划分出部分正规采区。地质构造程度属于___构造。
A. 简单
B. 中等
C. 复杂
D. 极复杂
【单选题】
地质勘探工作量达不到有关规定要求或影响采区设计与掘进的地质因素不确定时,应采用物探、钻探查明落差___以上断层、直径大于30米的陷落柱、褶曲的形态和岩浆岩侵入及影响范围。
A. 1米
B. 3米
C. 5米
D. 10米
【单选题】
补充勘探钻孔应穿过最下部可采煤层底板至少___米。
A. 5
B. 10
C. 20
D. 30
【单选题】
煤层瓦斯含量大于或等于4m3/t,且小于8 m3/t的,类型属于___
A. 简单
B. 中等
C. 复杂
D. 极复杂
【单选题】
煤炭资源/储量变化超过前期保有资源/储量的___,应及时对生产地质报告进行修编。
A. 10%
B. 15%
C. 20%
D. 25%
【单选题】
地质构造有的简单、有的复杂,可归纳为以下三种基本构造类型,即___
A. 单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B. 背斜、向斜、断裂
C. 断层、裂隙、褶皱
D. 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单选题】
下面哪项不是矿井必备的综合性地质图件___。
A. 矿井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B. 矿井煤(岩)层对比图
C. 矿井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D. 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单选题】
背斜表现为:___
A. 核部为新地层,两翼对称出现老地层
B. 核部为老地层,两翼对称出现新地层
C. 向下的弯曲
D. 与弯曲方向无关
【单选题】
煤层产状的三要素是指___。
A. 走向、倾向、煤层厚度
B. 走向、倾向、倾角
C. 走向、节理、倾角
【单选题】
下列关于褶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
A. 褶皱构造使同一岩层产生明显的错动   
B. 褶皱核部为新老地层,翼部为新地层
C. 褶皱的基本类型有背斜和向斜
D. 褶皱使岩层产生了一系列波状弯曲
【单选题】
在垂直压力作用下,岩石沿已有破裂面剪切滑动时的最大剪应力称为岩石的___。
A. 抗拉强度  
B. 抗切强度
C. 抗剪断强度  
D. 抗剪强度
【单选题】
斜坡的变形方式有蠕动和下列哪种形式___。
A. 崩塌   
B. 滑动  
C. 松动   
D. 弯曲
【单选题】
—幅完整的地质图包括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和下列哪个图件___。
A. 钻孔分布图
B. 地质柱状图
C. 踏勘路线图
D. 测点分布图
【单选题】
原始地质编录不包括___
A. 生产勘探地质编录
B. 生产采场 地质编录
C. 采矿工程地质编录
D. 水文地质编录
【单选题】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掘进地质说明书设计前___天提出。
A. 15
B. 10
C. 5
D. 一个月
【单选题】
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极不稳定煤层的观测点间距为___米。
A. ≤10
B. 10~25
C. 25~50
D. 50~100
【单选题】
中厚煤层的厚度为___米。
A. <1.3
B. 1.3-3.5
C. 3.5-8
D. >8
【单选题】
质的符号中的Y代表___.
A. 水分
B. 胶质层的厚度
C. 灰分
D. 发热量
【单选题】
缓倾斜煤层倾角为___.
A. 5°-15°
B. 8°-20°
C. 15°-25°
D. 8°-25°
【单选题】
中粒砂岩的粒径为___,含量在50%以上.
A. 1mm-0.5mm
B. 2mm-1mm
C. 0.5mm-0.25mm
D. 0.25mm-0.05mm
【单选题】
地质预报经___审查签字后生效。
A. 矿长(煤矿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等)
B. 矿井总工程师
C. 地测副总工程师
D. 地测部门负责人
【单选题】
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应在___日内提出采后地质总结报告,报矿井总工程师审核。
A. 15
B. 20
C. 25
D. 30
【单选题】
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当巷道不能揭露煤层全厚时,较稳定煤层探测煤层全厚的观测点间距为___m
A. 10~25
B. 20~35
C. 25~50
D. 35~50
【单选题】
采掘工作面距保护边缘不足___m前,编制发放临近未保护区通知单。
A. 30
B. 50
C. 60
【单选题】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要求矿井___年内丢煤通知单完整无缺,按时间顺序编号、合订。
A. 二
B. 三
C. 四
【单选题】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要求矿井储量计算和统计管理符合___规定。
A.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B. 《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
C. 《煤矿安全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