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反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直线长度,应不短于___。
A. 23m
B. 24m
C. 25m
D. 26m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特殊条件下的超高顺坡,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定,但不得大于___。
A. 0‰
B. 1‰
C. 2‰
D. 3‰
【单选题】
两曲线轨距加宽按1‰递减,其终点间的直线长度应不短于___。
A. 8m
B. 9m
C. 10m
D. 11m
【单选题】
两曲线轨距加宽按___递减,其终点间的直线长度应不短于10m。
A. 3‰
B. 2‰
C. 1‰
D. 4‰
【单选题】
在困难条件下,车辆段(场)线上的轨距加宽允许按___递减。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尖轨尖端轨距加宽,按不大于___递减至基本轨接头。
A. 4‰
B. 5‰
C. 6‰
D. 7‰
【单选题】
导曲线中部轨距加宽,直尖轨时,向两端递减至尖轨跟端为___。
A. 1m
B. 2m
C. 3m
D. 4m
【单选题】
导曲线中部轨距加宽,直尖轨时,向两端递减至辙叉前端为___。
A. 2m
B. 3m
C. 4m
D. 5m
【单选题】
两尖轨尖端距离小于6m,两尖端处轨距相等时___,不相等时则从较在轨距向较小轨距均匀递减。
A. 以左侧为准递减
B. 以右侧为准递减
C. 不作递减
D. 同时递减
【单选题】
两尖轨尖端距离小于6m,两尖端处轨距相等时不作递减,不相等时则从___。
A. 右侧为准递减
B. 左侧为准递减
C. 较大轨距向较小轨距均匀递减
D. 较小轨距向较大轨距均匀递减
【单选题】
两尖轨尖端距离大于6m时,则按不大于___的递减率递减,但中间应有不短于6m的相等轨距段。
A. 4‰
B. 5‰
C. 6‰
D. 7‰
【单选题】
两尖轨尖端距离大于6m时,则按不大于6‰的递减率递减,但中间应有不短于___的相等轨距段。
A. 4m
B. 5m
C. 6m
D. 7m
【单选题】
道岔前端与另一道岔后端相连时,尖轨尖端轨距递减率应不大于___。
A. 4‰
B. 5‰
C. 6‰
D. 7‰
【单选题】
导曲线可根据需要设置6mm的超高,并在导曲线范围内按不大于___顺坡。
A. 4‰
B. 3‰
C. 2‰
D. 1‰
【单选题】
导曲线可根据需要设置___的超高,并在导曲线范围内按不大于2‰顺坡。
A. 4mm
B. 5mm
C. 6mm
D. 7mm
【单选题】
护轨平直部分轮缘槽如侧向轨距为___,则侧向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8mm,容许误差为(+3,-1)mm。
A. 1439mm
B. 1440mm
C. 1441mm
D. 1442mm
【单选题】
护轨平直部分轮缘槽如侧向轨距为1441mm,则侧向轮缘槽标准宽度为___,容许误差为(+3,-1)mm。
A. 46mm
B. 47mm
C. 48mm
D. 49mm
【单选题】
护轨平直部分轮缘槽如侧向轨距为1441mm,则侧向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8mm,容许误差为___mm。
A. +2,-1
B. +2,-3
C. +3,-1
D. +3,-2
【单选题】
正线道岔(直向)与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不得短于___。
A. 18m
B. 19m
C. 20m
D. 21m
【单选题】
站线道岔与曲线或道岔与其连接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一般不得短于___,困难条件下不得短于6m。
A. 7m
B. 7.3m
C. 7.5m
D. 8m
【单选题】
站线道岔与曲线或道岔与其连接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一般不得短于7.5m,困难条件下不得短于___。
A. 4m
B. 5m
C. 6m
D. 7m
【单选题】
各种标志(警冲标除外)应设在钢轨头部外侧不小于2m处。不超过钢轨顶面的标志,可设在距钢轨头部外侧不小于___。
A. 1.15m
B. 1.25m
C. 1.35m
D. 1.45m
【单选题】
各种标志(警冲标除外)应设在钢轨头部外侧不小于___处。不超过钢轨顶面的标志,可设在距钢轨头部外侧不小于1.35m。
A. 1m
B. 1.5m
C. 2m
D. 2.5m
【单选题】
警冲标设在会合轨道线路两线间距为___的起点处中间,有曲线时按限界加宽办法加宽。
A. 2.5m
B. 3m
C. 3.5m
D. 4m
【单选题】
警冲标设在会合轨道线路两线间距不足3.5m 时,应设在___。
A. 靠近左线
B. 靠近右线
C. 两线最大间距的起点处中间
D. 两线最小间距的起点处中间
【单选题】
固定区爬行量超过___时,应分析原因,及时整治。
A. 8mm
B. 9mm
C. 10mm
D. 11mm
【单选题】
当发现线路连续出现___的碎弯时,必须加强巡查(可跟车巡查),观测轨温和线路方向的变化。
A. 1~3mm
B. 2~4mm
C. 3~5mm
D. 4~6mm
【单选题】
当钢轨断缝小于等于50mm时,应立即进行___。
A. 抢修处理
B. 永久处理
C. 紧急处理
D. 临时处理
【单选题】
钢轨折损严重或断缝大于50mm,以及紧急处理后,断缝仍继续扩大,应封锁线路进行___。
A. 永久处理
B. 紧急处理
C. 临时处理
D. 抢修处理
【单选题】
道岔两尖轨尖端相错量不得超过___。
A. 8mm
B. 9mm
C. 10mm
D. 11mm
【单选题】
钢轨接头轨面或内侧错牙不得大于___。
A. 4mm
B. 3mm
C. 2mm
D. 1mm
【单选题】
木枕地段线路捣固时,应在钢轨两侧各___范围内捣实道床,轨下部分加强捣固。
A. 200mm
B. 300mm
C. 400mm
D. 500mm
【单选题】
改道时,混凝土枕地段应调整不同号码扣板、轨距挡板,并可用加垫片的方法调整尺寸,但厚度不得超过___。
A. 5mm
B. 4mm
C. 3mm
D. 2mm
【单选题】
起道前应先___。
A. 除锈
B. 打磨
C. 调整高低
D. 拨正线路方向
【单选题】
木枕宽面在下,顶面与底面同宽时,应使___。
A. 树心一面向左
B. 树心一面向右
C. 树心一面向上
D. 树心一面向下
【单选题】
接头螺栓扭矩不足时,不得低于规定值___以上。
A. 70N·m
B. 80N·m
C. 90N·m
D. 100N·m
【单选题】
缓和曲线与直线连接处不得有___或“鹅头”。
A. 后弯
B. 侧弯
C. 正弯
D. 反弯
【单选题】
折返线和共线道岔腰鼓螺栓应___在维修时全面更换一次,其他整体道床道岔每隔三年在维修时全面更换一次。
A. 每隔五年
B. 每隔四年
C. 每隔三年
D. 每隔二年
【单选题】
折返线和共线道岔腰鼓螺栓应每隔二年在维修时全面更换一次,其他整体道床道岔___在维修时全面更换一次。
A. 每隔六年
B. 每隔五年
C. 每隔四年
D. 每隔三年
【单选题】
普通线路道岔和无缝线路缓冲区的重伤和折断钢轨应及时___。
A. 设置限速
B. 禁锢扣件
C. 安装急救器
D. 更换
【单选题】
接触网地段需要拨道时,线路中心位置不得超过___。
A. ±15mm
B. ±20mm
C. ±25mm
D. ±30mm
推荐试题
【单选题】
安全带的静负荷试验周期为【】一次(不包括牛皮安全带)。___
A. 一个月
B. 三个月
C. 半年
D. 一年
【单选题】
一般测量380V以下低压电气设备或回路的绝缘电阻时,应使用【】V电压等级的兆欧表。___
A. 380
B. 500
C. 1000
D. 2500
【单选题】
配电箱安装高度在暗装时底口距地面为【】m。___
A. 1.2
B. 1.5
C. 1.6
D. 1.8
【单选题】
一般情况下,两相触电比单相触电后果【】。___
A. 严重得多
B. 一样严重
C. 轻微得多
D. 稍微轻些
【单选题】
户外落地变压器外廓与建筑物外墙距离小于【】m时,应考虑对建筑物的防火要求。___
A. 4
B. 5
C. 1
D. 2
【单选题】
用500V兆欧表测氧化锌0.22kV避雷器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___
A. 2MΩ
B. 10MΩ
C. 0.5MΩ
D. 5MΩ
【单选题】
高低压塑料绝缘电力电缆最低允许敷设温度为【】℃。___
A. 15
B. 10
C. KONG
D. 0
【单选题】
对于【】负荷,应由两个或多个电源供电。___
A. 1级
B. 2级
C. 3级
D. 特殊
【单选题】
电动机长时间过负载运行,【】大大超过额定电流,电动机过热。___
A. 转子电流
B. 绕组电流
C. 定子电流
D. 最小电流
【单选题】
成套开关柜、配电盘等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数值选择为【】mA以上。___
A. 10
B. 100
C. 15
D. 50
【单选题】
某10kV高供高计用户接50/5电流互感器,若电能表读数为20kWh,则用户实际用电量为【】。___
A. 200kWh
B. 20000kWh
C. 2000kWh
D. 100000kWh
【单选题】
某村低压线路烧毁,需要检修处理,于是工作负责人就【】登杆检修。___
A. 立即派人
B. 经验明确无电压后
C. 经验明确无电压后,挂好接地线派人
D. 填写第二种工作票后立即派人
【单选题】
容量在【】kVA及以上的配电变压器,应装设空气过滤器。___
A. 60
B. 80
C. 100
D. 120
【单选题】
起重搬运工作,当设备需从低处运至高处时,可搭设斜坡下走道,但坡度应小于【】。___
A. 30
B. 25
C. 20
D. 15
【单选题】
使用电容器时有两项主要参数,即耐压值和电容量,而电容器耐压值是指加在其上电压的【】。___
A. 最大值
B. 瞬时值
C. 有效值
D. 平均值
【单选题】
一电感线圈接到f=50Hz的交流电路中,感抗XL=50Ω,若改接到f=150Hz的电源时,则感抗XL为【】Ω。___
A. 150
B. 250
C. 10
D. 60
【单选题】
断路器的额定电压应【】系统最高电压。___
A. 等于
B. 大于
C. 小于
D. 等于或大于
【单选题】
SL-2A型设备线夹适用的导线截面【】mm2。___
A. 35~50
B. 70~95
C. 120~150
D. 70~120
【单选题】
用于接通和断开电容器组的断路器其额定电流不应低于【】倍电容器组的额定电流。___
A. 1.1
B. 1.2
C. 1.3
D. 1.5
【单选题】
某工业用户一级重要电力客户,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业扩供电方案编制导则》规定,其供电电源【】采用双电源供电,并配置自备应急电源。___
A. 宜
B. 可
C. 应
D. 不应
【单选题】
集中器、采集终端等装置安装高度应适当,在电表房或电缆竖井内,如受位置局限,可适当降低安装高度,但底部离地面不得小于【】米。___
A. 0.5
B. 0.6
C. 0.7
D. 0.8
【单选题】
经电流互感器接入的低压三相四线电能表,其电压引入线应【】。___
A. 单独接入
B. 与电流线共用
C. 接在电流互感器二次测
D. 在电源侧母线螺丝出引出
【单选题】
《国网业扩供电方案编制导则》规定:【】在电网高峰负荷时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85。___
A. 100kVA及以上高压供电的电力客户
B. 其他电力客户和大中型电力排灌站
C. 农业用电客户
D. 趸购转售电企业
【单选题】
居民使用的单相电能表的工作电压是【】。___
A. 220V
B. 380V
C. 100V
D. KONG
【单选题】
地锚的抗拔力是指地锚受外力垂直向上的分力作用时,抵抗【】滑动的能力。___
A. 向左
B. 向右
C. 向上
D. 向下
【单选题】
楔形线夹属于【】金具。___
A. 接续
B. 联接
C. 拉线
D. 保护
【单选题】
10kV及以下电力接户线固定端当采用绑扎固定时,其绑扎长度应满足:当导线为25~50mm2时,应绑扎长度【】。___
A. ≥50mm
B. ≥80mm
C. ≥120mm
D. ≥200mm
【单选题】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时应避开邻近的导线和电气设备的【】干扰。___
A. 磁场
B. 电场
C. 电磁场
D. 电磁波
【单选题】
对已运行的电缆中间接头电阻与同长度同截面导线的电阻相比,其比值不应大于【】。___
A. 1
B. 1.2
C. 1.4
D. 1.5
【单选题】
按故障部位划分,电缆线路故障可分为【】。___
A. 接头故障和终端故障
B. 接地故障和断线故障
C. 本体故障和附件故障
D. 闪络故障和绝缘故障
【单选题】
两台单相电压互感器按V/V形连接,二次侧v相接地。若电压互感器额定变比为10000V/100V,一次侧接入线电压为10000V的三相对称电压。带电检查二次回路电压时,电压表一端接地,另一端接U相,此时电压表的指示值为【】V左右。___
A. 58
B. 100
C. 173
D. 0
【单选题】
《国家电网公司电费抄核收管理规则》规定,远程自动抄表正常运行后,对连续三个抄表周期出现抄表数据为零度的客户,0.4千伏非居民客户应抽取不少于的【】客户进行现场核实。___
A. 全部
B. 20%
C. 70%
D. 80%
【单选题】
三相电力变压器组别标号为D,yn2,所表示的是【】。___
A. 一次与二次线电压的相量差
B. 一、二次电流相量差
C. 铁芯与绕组的角度差
D. 电压电流相量差
【单选题】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对【】之间的漏电引起的危险能起保护作用。___
A. 相与相
B. 相与零
C. 相与地
D. 零与零
【单选题】
摇测电容器、电力电缆、大容量变压器、电机等设备时,绝缘电阻表必须在【】下,方可将测量笔接触或离开被测设备。___
A. 停转状态
B. 额定转速状态
C. 高速转动状态
D. 逐渐降速状态
【单选题】
绝缘套管表面的空气发生放电,叫【】。___
A. 气体放电
B. 气体击穿
C. 瓷质击穿
D. 沿面放电
【单选题】
对变压器绝缘影响最大的是【】。___
A. 温度
B. 水分
C. 杂质
D. 纯度
【单选题】
真空断路器的关键部件是【】。___
A. 真空灭弧室
B. 屏蔽罩
C. 波纹管
D. 动静触头
【单选题】
搭设跨越公路的跨越架,距路面的高度为【】。___
A. 4.5m
B. 5.5m
C. 6.5m
D. 7.5m
【单选题】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三集五大”中的‘三集“是指:【】___
A. 集团化、集约化、集中化
B. 人力资源、财务和物资集约化
C. 人力资源、财务和信息集约化
D. 财务、信息和物资集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