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10.0.0.129/26主机地址所在网段的广播地址不会是( )___
A. 10.0.0.128
B. 10.0.0.255
C. 10.0.0.191
D. 10.0.0.192
E.
F.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ABD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多选题】
对于地址192.168.19.255/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
A. 是一个广播地址
B. 是一个私有地址
C. 地址在192.168.16.0/20网段上
D. 是一个主机地址
E.
F.
【多选题】
路由表中的路由可能有以下几种来源( )___
A. 接口上报的直接路由
B. 手工配置的静态路由
C. 动态路由协议发现的路由
D. 以太网接口通过ARP协议获得的该网段中的主机路由
E.
F.
【多选题】
PPP协议的特点是什么?( )___
A. PPP协议与其他链路层协议不同,既支持同步链路又支持异步链路,而如X25、framerelay等数据链路层协议只对同步链路提供支持
B. 具有各种NCP协议,如IPCP,IPXCP更好地支持了网络层协议
C. 具有验证协议CHAP、PAP,更好了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
D. 易扩充
E.
F.
【多选题】
对于PPPoE协议,以下描述正确的有( )___
A. 主要用于用户计算机和BAS之间的通信
B. 通信双方都需要支持PPPoE协议
C. PPPoE认证中,认证方式主要有PAP认证和CHAP认证
D. PPPoE分为发现阶段和PPP会话阶段
E.
F.
【多选题】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___
A. IGMP是Internet组管理协议,它用来把一个UDP数据包多播到多个主机
B. ICMP是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
C. 网桥的好处是为不同类型的物理网络提供连接:以太网、令牌环网、点对点的链接和FDDI
D. FTP是一种应用层协议,TCP是一种运输层协议,IP是一种网络层协议
E.
F.
【多选题】
关于IP路由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有( )___
A. 路由是OSI模型中第三层的概念
B. 任何一条路由都必须包括如下三部分的信息:源地址、目的地址和下一跳
C. 在局域网中,路由包括了以下两部分的内容:IP地址和MAC地址
D. IP路由是指导IP报文转发的路径信息
E.
F.
【多选题】
关于VLAN的一些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___
A. 网络的增加,移动和改变,只需要在适当的VLAN中配置合适的端口
B. 不同VLAN的用户不能互相通信,除非依靠router来做VLAN间的通信
C. 不同VLAN间用户可以直接进行通信,无须借助其他网络设备
D. VLAN增加广播域的数量,而减小广播域的大小
E.
F.
【多选题】
PPPOE 拨号上网,BRAS 返回691错误的故障原因有哪些?( )___
A. 用户网线故障
B. 帐号和密码错误
C. 帐号绑定或吊死
D. 用户猫衰减过大
E.
F.
【多选题】
拨号通过连接,但所有网页打不开,具体原因是()___
A. 终端假死
B. 浏览器设置问题
C. 浏览器设置了代理服务器
D. 设置了不正确的DNS
E. 用户路由器不好
F.
【多选题】
用户时有遇到上网速度慢的现象,以下哪些原因可能引起上网速度慢()___
A. 被访问的服务器太忙
B. 用户终端设备(即电脑)性能
C. 线路质量或线路距离
D. 用户使用其它与操作系统兼容有问题的拨号软件
E.
F.
【多选题】
当计算机或手机不能打开路由器的管理配置界面时,下列哪些操作是正确的()___
A. 检查网卡的上网方式,并将其设置为自动获得IP地址
B. 在命令提示符操作界面中输入:ipconfig,查看网卡及网关的IP地址,并核实网卡地址是否与网关地址在相同网段,以及浏览器中访问的IP地址是否与网关的IP地址一致
C. 将网卡设置为固定IP地址192.168.1.X,再在浏览器中国输入192.168.1.1访问配置界面
D. 当检查发现网卡自动获得地址为169.254.X.X时,可尝试重启网卡,并将路由器回恢复出厂设置,再进行访问
E.
F.
推荐试题
【多选题】
之所以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因为___。
A. 总体小康社会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
B. 我国人均生产的物质产品和物质财富较少,劳动生产率较低。
C. 总体小康社会偏重于满足物质消费,而文化消费还得不到有效满足。
D. 存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
【多选题】
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___
A.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 2004年3月,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C.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D.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多选题】
科学发展观强调, ___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 建设生态文明
B. 建设和谐社会
C. 建设文化强国
D. 建设民主政治
【多选题】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是___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
B. 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
C. 当今世界发展大势
D. 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
【多选题】
进入21世纪,党中央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了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战略布局。这是为了___
A.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 加快城镇化进程
C.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D.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多选题】
中共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原因在于社会和谐是___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C. 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D. 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
【多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___
A.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B.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 实现共产主义
【多选题】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___
A.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C.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D. 党的建设、独立自主、求真务实
【多选题】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___
A.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 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 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多选题】
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主要有___
A.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B. 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C.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D. 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多选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___
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社会主义荣辱观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统
【多选题】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___
A.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B. 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 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D.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多选题】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___
A. 民主性
B. 真实性
C. 广泛性
D. 包容性
【多选题】
关于依法治国说法正确的是___
A. 前提是有法可依
B. 基础是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C. 关键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
D. 是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多选题】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______需要和__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___
A. 美好生活;不充分不平衡
B. 幸福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C. 幸福生活;不充分不平衡
D. 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多选题】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___,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A.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B.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权威意识、看齐意识
C. 政治意识、全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D. 政治意识、全局意识、权威意识、看齐意识
【多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______、战略布局是______。___
A. “四位一体”;“四个全面”
B. “五位一体”;“四个全面”
C. “五位一体”;“五个全面”
D. “六位一体”;“五个全面”
【多选题】
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D.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多选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___现代化。
A. 治理体系
B. 治理能力
C.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D. 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